江苏出版全国首部大运河全域历史图谱
阅尽千年水道,读懂运河变迁
2025-07-30 22: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杨爽  
1
听新闻


阅尽千年水道,读懂运河变迁

江苏出版全国首部大运河全域历史图谱

  千年古运河,扬波新时代。7月30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大运河历史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出版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谢润盛介绍,这部作品是全国第一部大运河全域历史图谱,书中部分资料为历史上首次高清出版,选图精美、文字简洁、装帧讲究,充分凸显了历史沧桑感和大运河文化的厚重感。

  中国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条运河。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起始,大运河穿越2500多年、绵延近3200公里,地跨中国南北8个省级行政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汇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从地理上将中国进一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要支撑。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古往今来,大运河对江苏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苏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这篇大文章。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首家编制完成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高规格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高水平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古老大运河焕发新光彩。

  《图谱》是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成果。202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决定启动《图谱》选编工作,凝聚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图书馆、江苏省方志馆、凤凰出版社等多方力量,从立项、选图,到定稿、出版,耗时仅一年完成。全书以京杭大运河全域为编纂视角,以江浙段为选编重点,同时兼顾隋唐大运河,从2000多种古代方志、舆地图、政书、兵书等文献中,精心遴选河道图、水运工程图、沿河风情图、河署河务图等编纂而成。其中,古运河图再现隋代运河原貌,运河总图展现明清运河全景,运河分图由北向南纵览地域风光。

  “出版《图谱》,是我们深入挖掘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融入当下、传承后世的一次可贵尝试。”谢润盛介绍,为切实发挥《图谱》在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江苏乃至全国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更好促进水文化、水生态、水经济“三水融合”,接下来,江苏还将围绕《图谱》开展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传承运河文化根脉。充分利用《图谱》中所承载的图文信息,挖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指导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街区修复等工作。持续探索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将《图谱》内容有机融入博物馆陈展、研学线路、文创开发等各类文旅空间,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运河故事。

  二是守护运河生态绿脉。更好地从《图谱》记载的大量珍贵资料中汲取智慧,为现代运河的水系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配置提供启发,一步步将《图谱》中描绘的运河两岸“绿杨城郭”“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变为现实。

  三是把握运河经济动脉。用好《图谱》揭示的全域视野和历史联系,强化沿线省市协同合作,进一步促进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利用《图谱》记载的名胜古迹、漕运故事、特色物产等资源,发掘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新亮点,更好地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我们将以此次《图谱》出版为契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千年运河的文化根脉生生不息,让百里画廊的生态绿脉碧水长流,让贯通南北的经济动脉澎湃向前,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贡献。”谢润盛说道。 

(江南时报记者 杨爽 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供图)

标签:大运河;图谱;运河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