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2024-08-21 21:0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1
听新闻


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8月2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专场新闻发布会。

  省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沈剑荣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经济高开稳走、回升向好,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326亿元,同比增长5.8%,增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培育壮大,加快打造“51010”集群梯度发展体系,深化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省级试点,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14只产业专项基金已经签约落地,以耐心资本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至41.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0.6%。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20条”等政策效应加速显现,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6.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7.3%、位居全国第一。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揽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制造业外资和外资利润再投规模都居全国首位。城乡区域协调步伐加快,经济布局更加均衡,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5%,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07: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今年的各项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持续做好全省能源保供,特别是这一次的迎峰度夏工作,有力保障了企业居民生产生活和全省经济平稳运行。

  沈剑荣表示,当前,江苏省坚持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江苏将紧紧扭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继续抓好5个方面工作。

  健全完善宏观经济调节机制,有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紧紧扣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健全完善经济运行感知分析机制,及时、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重难点问题。适时出台新的增量政策,不断完善政策组合,健全完善政策直达机制。沈剑荣说:“我们也将积极对接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两重’项目,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活力。”

  继续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将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梯度联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10+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特别是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前瞻布局配套产业链。积极促进数实融合,加快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健全数据开发利用、安全治理监管等制度规则,优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贯通融合机制,推动数字技术服务和产业精准高效对接。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的机制,推动传统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确权应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用好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以重大战略落实引领体制机制优化,深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不断推动扬子江城市群以及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更多务实成果。沈剑荣说:“我们将锚定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目标,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吸引和扩大利用外资,打造‘小而美’‘专而精’项目,坚定不移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走深走实。”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加强重要商品调控,稳妥有序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切实做好能源保供各项工作,健全完善供需两侧双向调节、协同发力的制度机制,全力做好民生和重点领域电力供应保障。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标签: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产业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