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共赏云锦浪漫“绣”
2024-08-11 20: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戴鸣蔚 谢天鸣  
1
听新闻


七夕节共赏云锦浪漫“绣”

  七夕佳节,赏非遗技艺,品民族文化……8月10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从古人对星纪的崇拜,到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这一天被人们赋予了浪漫脱俗的寓意。记者在七夕节走进南京云锦博物馆,徜徉在灿若云霞的云锦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无尽魅力。

古月地牛郎织女妆花缎

 

  值此佳节,南京云锦博物馆馆藏的《古月地牛郎织女妆花缎》前聚满了不少游客。图中牛郎带着孩子与织女穿过银河相会,执手互诉衷肠,四周祥云环绕,呈现出一派阖家团聚的温馨。该作品织造精细绚丽、图案精美高雅,祥云和织女的衣服上色泽光丽灿烂,如同云彩般灵动飘逸。“织女在古时被奉为‘云锦娘娘’,是纺织行业的守护神。南京云锦也与织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说,织女俯首人间,一眼相中秦淮河边,于此架起织机,把在天上织云彩的技艺传授开来,这里织出的锦就被赞誉为‘南京云锦’了。”南京云锦研究所社教部负责人周梦缘向记者介绍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和谐美满的象征自然少不了“鸳鸯”。记者在馆内看到了云锦文创《清波丽彩》,画面上方用金线勾勒出山桃始盛、粉瓣绿萼和下方的春水荡漾、鸳鸯相伴,用色明快丰富,寓意吉祥,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

  南京云锦流传至今,依然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博物馆内的织造工艺现场演示区,一直是最受游客关注的地方。云锦的制作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匠人们采用传统的提花木机进行织造,即便是有经验的老师傅,一天也只能生产五六厘米,这样的工艺无法用机器替代,让云锦有了“寸锦寸金”之说。“云锦的工艺很复杂,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来自厦门初中二年级的钟孜依同学告诉记者,当她亲眼看到云锦原来是由拽花工和织手协同完成的,更是惊叹于织造工艺的绝妙。记者在馆内还看到一些外国游客驻足于此,并用手机记录下织造的过程,不停发出赞叹的声音。

  非遗技艺不应该只“活”在博物馆里,更需要传承和发扬。2006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集大成者,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0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秉承“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指导思想,南京云锦博物馆积极开展“小锦囊”培养计划,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带领孩子们开展多元化教育,领略中华民族的非凡创造力。“我们的研学活动更具专题性,大多与云锦的织造技艺相关。我们缫丝体验的研学课程趣味性强,一直很受欢迎,今年在往年缫丝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不仅可以制作小挂件,还可以制作蚕丝扇。”周梦缘告诉记者,今年云锦博物馆与南京的另一个国家级非遗——金箔锻制技艺合作,推出了一款金箔加云锦纹样的摆件手作,“制作的过程将使用到98%含金量的真金箔,可以说,是一次手工体验到两种非遗技艺”。当下,南京云锦博物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孩子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不懈努力。

  不仅于此,南京云锦博物馆还在不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8月9日至11日,南京云锦研究所(南京云锦博物馆)带着南京云锦精品,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2024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让南京云锦在世界舞台展现独特魅力。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表示:“我们拥有非常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非遗云锦作为中国43项人类非遗之一,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云锦传播‘出海’是我们的使命。”近日,馆内还启动了“2024中法锦绣驻地计划”,巴黎奥运官方海报设计师、爱马仕御用设计师——来自法国的乌戈·加托尼首次来到南京,参观了云锦博物馆并体验云锦织造技艺。据悉,乌戈·加托尼将与南京云锦博物馆共同以南京城市图景为主题,以云锦艺术与工艺为载体,创作出含有云锦艺术元素的全新作品,这个共创的作品下半年会在巴黎展出。未来,云锦博物馆将持续为国际艺术界贡献更多精彩纷呈的作品和文化交流成果。

  (江南时报记者 戴鸣蔚 实习生 谢天鸣)

标签:南京云锦;云锦;技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