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创新药物替尔泊肽正式在中国获批。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叶亮副主任医师表示,由于近年来科普宣教工作的影响,不少患者主动前来医院就诊、咨询。李先生(化名)受夜间打鼾困扰达八年,且同时存在体重管理问题,在家人的建议下前往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和处方后,今日他也成为该创新药在中国获批后的首批获益患者之一。

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叶亮副主任医师
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是睡眠期间上气道完全或部分塌陷,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微觉醒。根据睡眠期间每小时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事件发生次数(AHI),分为轻度(≥5次)、中度(≥15次)、重度(≥30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夜间打鼾,且伴有呼吸暂停。病人呼吸停顿时间可达十秒以上,甚至达到一分钟。”叶亮教授表示,“OSA患者出了夜间睡眠质量差,白天还会出现嗜睡、乏力、脾气急躁、焦虑等情况。患者一般还会合并一些并发症,如高血压、心绞痛、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给患者个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影响。”
OSA与单纯打鼾不同,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不仅会增加其它健康风险,比如高血压、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焦虑、抑郁等多种疾病,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甚至还会降低人的学习能力、专注能力、工作效率,增加交通事故等社会风险。
患者李先生表示,自己夜间打鼾问题已有七八年,甚至影响到家人睡眠。自己白天还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同时多年来还存在体重管理困难的问题,于是在家人朋友的建议下来到门诊。
医生为李先生进行了睡眠监测,发现他夜间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达六十几次,血氧饱和度最低到了69,最长的一次呼吸暂停时间超过一百秒。医生诊断其为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并开具了相关处方。

叶亮教授正在为患者李先生开具相关处方
我国OSA患病人数高达1.76亿,居全球首位。整体患病率达23.6%,即约5名成人中就有1名OSA患者。其中,41%的中重度OSA患者合并肥胖。据统计,人体体重每增加1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增加32%,中度至重度OSA发生风险增加6倍。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会引起呼吸暂停,而呼吸暂停导致的缺氧又会反过来加重肥胖,两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治疗方面也要格外注重体重管理问题。”叶亮教授对此解释。
据悉,过去OSA多应用器械治疗,而替尔泊肽是在OSA治疗领域首个处方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OSA症状,还能够实现体重管理。叶亮教授表示,这是一种巨大的突破,为像李先生这样苦睡眠久矣的OSA患者提供了针对病因、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然而,受限于疾病认知和医疗资源覆盖,目前大众对OSA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打鼾”这一表层症状,诊疗率仅1%,中重度患者就诊率仅1/3。
叶亮教授提醒广大老百姓,将OSA防治关口前移,做好早筛、早诊、早治非常重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个危害极大的疾病,在生活中大家要积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发现自己有相关症状,要及时去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积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