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的智能机械臂、循迹的自动小车、整齐列队的机器人方阵成为周末校园里最吸引人的“打卡点”。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就迎来一场科技与文化的启智体验。
“面对面”沟通以引领力开拓视界
10月19日上午,江苏大学第六届计算机文化节开幕式暨计算机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本届文化节以“智汇江大·数创未来——育新才·启新程”为主题。开幕式活动上,校团委书记张永强,计算机学院院长毛启容等与广大新生“面对面”交流,毛启容系统介绍了学院科研进展和学科建设,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计算技术、网络系统安全、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突破。优秀教师代表朱轶、校友代表杨宇轩、2025级本科生新生周语荞、研究生新生李安妮、朋辈导师代表刘文灏分别发言,从教学科研、职场发展、学业规划维度分享。“没想到刚入学就能如此深入了解我们所处领域的前沿动态,这极大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一新生李柯莹参加完文化节人才发展论坛感慨道。


“面对面”沟通不仅仅是眼眸的对视,更是知识与经验“传承之桥”的搭建。学者和老师的倾囊相授,学长与学姐的积极互动,在面对面的思维碰撞中实现了计算机文化的薪火相传。
“手把手”体验以科技力点亮灵感
“刚刚我在学长的指导下完成了程序的编程,机器人可爱的扭动起来真的很奇妙。”类似的感慨和惊呼在计算机文化节的“科技体验互动区”不时传来。循迹小车演示看的人热血澎湃,MR技术与游戏结合启蒙计算思维,AR智能眼镜体验新奇有趣。


“手把手”的体验或许很短,但科技魅力带来的震撼和思考却深入人心。同学们从理论的倾听者,成为了实践的亲历者,科技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可被创造的真实力量。这种沉浸式的互动,正是以科技的魅力直接点燃智力灵感的火花。
“实打实”帮扶以获得感助力成长
“同学,想加入我们的科研创新团队吗?”计算机学院国A类竞赛获奖项目团队的负责人和成员们,正在卖力讲解自己的获奖项目和团队情况,“学子创新路演区”俨然成为了招聘宣讲会。“青年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将科研创新的入口向前再铺一步,就能激发更多还在犹豫的创新热情。”计算机学院团委老师娄峻城在指导各个项目团队纳新时这样说道。除此之外,“校企协同区”提供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学子风采区”提供考研保研经验分享和解答,“科创论坛”提供了科研团队组织、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等一揽子技能培训,打通科研创新全链条。“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腾旅AI赋能创新中心”揭牌,4位校外协同育人导师和朋辈导师现场聘任,优秀科创导师,“计算机之星”现场表彰,为广大新生打造了坚实的成长平台与护盾。


“实打实”帮扶将活动的热度转化为成长的深度,强烈的“获得感”成为了最强劲的成长驱动力。它让学生们更有底气的突破自我,将一时的热情转化为持久的探索。
在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博看来,“江苏大学计算机文化节不是一时热闹的巡礼,而是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长效机制,将那些被点燃的好奇心、被启迪的创新思维、被赋予的实践能力,以及所建立的师生情谊与校友网络,凝聚成一股“长续航”的力量,持续滋养同学们的学业与职业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