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诺奖得主闪耀南京
赢诺脉得INNOMIND 20天破局
以20年资源搭建全球科技桥梁

9月20日,以“青年,世界科学的未来”为主题的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京江北新区盛大启幕。这场全球科研界瞩目的盛会,不仅汇聚了顶尖科学家为科技创新献策,更因巴里·巴里什、哈特穆特·米歇尔、库尔特·维特里希、丹·谢赫特曼四位诺奖得主的出席,成为全场焦点。
而这四位科学巨擘的到来,背后是赢诺脉得INNOMIND团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挑战——从启动邀约到确认出席,留给团队的时间仅有20天。面对短周期、高规格的邀约需求,赢诺脉得INNOMIND凭借20余年沉淀的全球科学家资源网络,快速联动、精准对接,高效协调行程沟通、细节确认等一系列工作,最终突破时间限制,成功促成四位诺奖得主齐聚论坛,用专业实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邀约过程中,几位诺奖得主不仅对本次论坛的主题与价值给予高度肯定,直言“这是青年科学家交流成长的绝佳平台”,更在交流中流露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他们畅谈对中国美食的喜爱,对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表达赞赏,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国科技与文化的认可。
作为本次诺奖得主邀约的核心推动者,赢诺脉得INNOMIND再次证明了其在全球高端科技资源链接领域的硬实力——既能以深厚资源储备应对紧急挑战,更能以专业服务搭建起中外科技交流的桥梁,让顶尖智慧与中国创新同频共振,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更多可能性。

一、闪耀论坛的诺奖得主们,赢诺脉得全程陪同
1、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巴里·巴里什

巴里·巴里什出生于 1936年1月27日,是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现任加州理工学院林德物理学教授。他在引力波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自1994年便在 LIGO项目中发挥领导作用。2017年,他“因对LIGO探测器及引力波探测的决定性贡献”,与莱纳·魏斯及基普·索恩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的带领下,LIGO探测器不断升级优化,2000年开始调试的LIGO在他的努力下,一年内就变得比以往任何仪器都更灵敏。到2003年,Advanced LIGO的基本技术概念得以开发,并且该概念设计通过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审查与批准。2015年,人类首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这一重大突破证实了爱因斯坦 1915年广义相对论的关键预测,也为人类观察宇宙开辟了新的途径。
2、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哈特穆特·米歇尔

哈特穆特·米歇尔于 1948年7月18日出生在德国路德维希堡。他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主任等职。1988年,他因成功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复合体的立体结构,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过程之一,米歇尔对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展开研究,发现能量转换通过一系列附着在细胞特殊膜上的蛋白质进行电子传输来实现。1982年,他成功将这类蛋白质结晶,次年,与约翰·戴森霍费尔和罗伯特·胡贝尔共同确定了光合反应中心的结构。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光合作用微观机制的理解,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库尔特·维特里希

库尔特·维特里希出生于1938年,是瑞士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曾任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及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客座教授。2002年,他“因发展出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与约翰·贝内特·芬恩、田中耕一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晶体结构测定方法的局限,使科学家们能够在更接近生物分子天然状态的溶液环境中,精准解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这一创新技术为理解生物分子的功能机制、推动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工具 —— 通过明确生物大分子的精确结构,科研人员能更精准地锁定药物作用靶点,极大加速了新型药物的研发进程,对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丹·谢赫特曼

丹·谢赫特曼出生于1941年,是以色列材料科学家,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2011年,他“因发现准晶体”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传统晶体学的认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科学界普遍认为晶体的原子排列必然具备周期性和平移对称性,而谢赫特曼在1982年研究铝合金时,首次观察到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但不具备平移对称性的特殊结构,这类物质被命名为“准晶体”。这一突破不仅重构了人类对固体物质结构的基本认知,更在材料科学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例如在制造高强度、低摩擦的涂层材料、耐高温的航空航天部件等方面,准晶体材料正逐步释放独特优势。
二、科技交流的坚实桥梁丨携手赢诺脉得,共创共赢
赢诺脉得在此次论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程陪同四位诺奖得主出席活动。这种“顶尖科学家+专业平台”的商业模式,正是赢诺脉得硬核资源与服务能力的生动注脚。二十年来,赢诺脉得专注于世界顶级科技人才引进与技术转移转化,凭借在海外主办和举办各类科技学术会议讲座的丰富经验,建立起了如蛛网般密集的线下科技人脉网络。

汇聚超10000+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国家院士、医生教授、海外实验室等顶尖科研资源。以“Innovation and Open Mind”理念,精准对接80+诺奖得主、3000+科学院士,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关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合作,项目成功率超70%。其人脉网络广泛覆盖众多国家,所涉领域极为丰富,涵盖医学、生物医学、新能源、机器人、精细化工、传感器、食品科学、新材料、航空航天、激光等。人才库中不仅有诺奖得主,还包括各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他们大多来自欧美先进工业国的著名科研机构、大学和公司,且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同时,人才资源库还囊括了自然和人文科学领域全球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当数量的世界顶级科技杂志主编和世界著名高校校长。

此次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众多顶尖科学家的思维碰撞下,在像赢诺脉得这样专业机构的助力下,必将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领我们迈向科技发展的新征程。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