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师生在团中央井冈山中心授课教师的讲解下,认真学习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在瞻仰大厅向井冈山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并鞠躬默哀,沉痛缅怀革命先烈。随后,实践团师生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前宣誓入团誓词,在铮铮誓词中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
在大井毛泽东朱德旧居,黄泥墙、茅草顶的简朴院落和仅存的半堵残墙,让实践团师生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崇高理想。实践团师生认真瞻仰了毛泽东同志在大井工作与生活的地方,深刻领悟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的深刻内涵。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实践团师生聆听了医务人员和红军战士在极差的医疗条件下,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英勇故事,也让大家更加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革命前辈夏川之子芦继兵老师、开国少将张蕴钰之子张旅天老师接受访谈并为实践团师生授课。芦继兵老师以诙谐而又深刻的语言讲述了老十八军讲党性、有信仰、作奉献的进藏故事,他们敢于担当、不怕牺牲,为西藏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张旅天老师动情地讲述了核试验基地工作人员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后的工作状态、“核二代”在马兰的“大漠童年”以及程开甲、林俊德两位院士与马兰的科研故事,让实践团师生进一步深刻了解“两弹一星”的时代内涵。两位老师授课结束后,接受了实践团的访谈,对团队如何利用好井冈山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打造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精品团课体系提供了详细建议,为实践团不断探索将井冈山红色饮食文化符号融入高校精品团课设计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实践团指导老师以“责任与担当”为题,向大家分享了学习感悟,号召实践团成员要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做红色文化的忠实弘扬者和积极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