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庄镇人大: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书写基层履职为民新篇章
2025-08-04 17:16:00  
1
听新闻

  “村里的雷古山水库除险加固程已经完成,今年大家不用担心旱涝问题!”近日,江庄镇人大代表周后永在接待选民日上说道。这是江庄镇人大推动民实践扎根基层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江庄镇人大紧扣全过程人民民核心要义,从党建引领、阵地建设、代表蓄能、数字监督、头雁领航五个维度发力,让民气息浸润乡村每个角落,以扎实履职绘就为民服务图景。

  党建引领筑根基,把准民航向

  “人大作始终要坚持党的领导、要跟着党委走、贴着群众干。”江庄镇人大会上强调。镇人大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实践全过程,常态化开展团专题,深细悟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人大作的要求,确保履职不偏航、不走样。定期提请镇党委专题研究人大作,将党委决策部署转化为人大监督重点,形成“党委定方向、人大督落实、代表齐参与”的作格局。在今年3月召开的镇第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依法选举副镇长1名,票决确定8项年度民生实事,让党委的“规划图”变成群众看得见的“施图”。同时,积极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刊发稿件,用鲜活的履职故事诠释民内涵,让基层民实践的“江庄经验”传得开、立得住。

  阵地建设搭平台,拓宽民渠道

  “以前咨询政策得跑村委会,现在在家门口的联络站就能解决。”大路村村民孙大妈说道。该村就业基地增设的联络站,有3名驻站代表提托育代办、政策咨询等服务。江庄镇人大近年来以阵地建设为抓手,让民实践有“址”可依。

  去年10月,江庄村全过程人民民实践站完成提档升级后,成为全区观摩示范点,每月定期组织村民议事会,从路灯维修到沟渠清淤,群众的事当场议、合力办。针对农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贾汪区农业农村质生产力人大代表作站,计划8月初投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搭建“议事厅”“智囊库”。依托七食纪鲜食玉米加项目,同步推进“头雁”代表产业示范点建设,让代表与企业、农户面对面商议产业链延伸方案,真正实现“群众在哪,民触角就延伸到哪”。

  代表蓄能强本领,激活民活力

  “参加了四季讲堂,才知道提建议要盯着群众最急的事。”镇人大代表王贵才的话道出了代表们的成长。江庄镇人大精准施策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让民实践有“力”可借。

  精心打造《代表赋能·四季讲堂》,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题举办培训,邀请领域专家授课、优秀代表分享经验,让代表们“懂政策、会履职、能担当”。深化“民意直通车25号”活动,代表每月进站接待选民,收集民情民意;创开展“干的事”承诺活动,今年以来44件代表承诺事项已完成27件,从“要履职”到“要干事”,代表们用行动让民承诺落地生根。

  数字监督提效能,加速民落地

  “扫码反映的路灯修理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村民张师傅对“码上找代表”平台赞不绝口。江庄镇人大以数字赋能监督,让民实践有“速”可循。

  创打造“码上找代表”平台,为代表设置专属意见码,群众扫码即可反映诉求。自意见码上线以来,收集民意142条,办结138条,满意度达97%。每年组织镇代表开展2次民生实事专项视察,针对农村道路破损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完成修补作。引导2名区代表参与区级监督,将群众反馈的意见全部纳入整改清单,形成“收集—督办—反馈”闭环,让“指尖上的民”快速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效”。

  头雁领航促振兴,彰显民实效

  “跟着‘头雁’干,村里年收入增了80多万!”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崔永胜算起增收账时笑容满面。江庄镇人大组建“11名村书记+3名农业代表”的“头雁”队伍,让民实践有“果”可收。

  通过“头雁说”分享会、“话发展”座谈会,代表们碰撞出绿化养护、农机服务等增收思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80余万元。组织“对标研赋能行”活动,先进地区经验后,成功招引13个家门口就业项目,带领600余名村民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在“头雁”代表牵头下,黑古堆、崔竹园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拆违治乱、种花植绿同步推进,让和美乡村从“规划图”变成“实景画”,民实践的成效写在群众笑脸上、印在乡村貌中。

  从票决民生实事到扫码反映诉求,从代表承诺践诺到“头雁”领航发展,江庄镇人大把全过程人民民融入乡村治理,让民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实践。下一步,江庄镇人大将持续深耕基层民沃土,用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让民之花在江庄大地常开常艳,书写履职为民篇章。

  (稿 靳飞翔)

标签:民主实践;民主;基层民主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