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芝’富乡村”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系朱静副教授的带领下,奔赴江苏盛境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菌菇科研试验基地,聚焦灵芝种植与推广技术,进行深度的交流学习。
江苏盛境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研究灵芝、毛木耳、羊肚菌等高附加值菌菇的科技种植闻名。他们通过“企业+科研院所+农户”模式,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庭院式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菌菇科研试验基地负责人何忠军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灵芝种植基地和毛木耳种植大棚,棚内通过智能技术实现喷淋设施、通风设施、温控设施的自动化控制,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其中褐黄色的灵芝镶着金边,伞面上一层厚厚的孢子粉,长势喜人。他详细地介绍了灵芝庭院式种植技术及生产流程,包括灵芝品种的筛选,环境内温度、湿度,后续灵芝长成后挂膜收集孢子粉的技术要领。团队成员结合前期调研,就灵芝种植菌种的进一步优化、孢子粉上下游的产销对接等问题与企业方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深入分析了灵芝行业的发展现状。
南京农业大学谢芳供图
菌菇科研试验基地负责人何忠军表示“产业发展要跟着国家的政策走”,在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下,灵芝的立体化庭院种植不仅节约耕地面积,而且避免了土地种植下土壤肥力的制约。而种植灵芝再加工成孢子粉、孢子油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也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南京农业大学谢芳供图
那么如何做好规划,将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落到实处,为乡村发展“绘蓝图”?我们在采访江宁区西宁村党委副书记宋春利的过程中找到答案:“输血”不如“造血”。江宁街道党工委加强统筹引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推进食用菌规模化种植、盘活用地引进新企业、带动闲置资产出租,不断提升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倾力绘制一幅党建引领、联营增收的“芝”富乡村新图景。
在灵芝种植技术推广方面,江苏盛境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江宁区西宁村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合作,提供灵芝种植知识、温度湿度把控技术、种植材料菌包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让他们作为示范户先种植,把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亮给百姓,再进一步在村民中推广。灵芝庭院种植有占地小、成本低、高附加值的优点,突破传统种植的年龄限制,让赋闲村民都能加入进来,发挥闲置土地价值,让庭院方寸之地,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南京农业大学谢芳供图
本次交流学习,为校企双方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构建灵芝领域内产学研用系统化合作模式的新思路,为培养灵芝种植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带动乡村振兴,实现“芝”富乡村的美好愿景凝聚更多资源与合力。
南京农业大学谢芳供图
南京农业大学 徐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