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数学文化,让更多人共览数学之史、共赏数学之美、共悟理性精神,7月4日至7月20日,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故事新剧,文化吾‘数’说” 实践团赴华东师范大学、苏州阳山实验初中,通过专题调研、案例研讨等形式,开展数学话剧深度交流活动,探寻数学与艺术融合的育人新路径,让抽象的数学公式在舞台上绽放鲜活生命力。
溯源数学话剧,问道华师真知
实践团走进华东师范大学调研数学话剧开展情况,从调研中深入理解这一创新育人形式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融入生动剧情,成为连接文理、贯通学段的文化育人新路径。
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话剧团指导老师刘攀的介绍下,团队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数学话剧团的发展历程,自创作首部数学话剧以来,团队克服初期创作瓶颈,通过精准宣传与潜心研究逐步壮大。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华东师范大学团队从无到有、突破瓶颈的历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艺术创作与学术探索融合的艰辛与智慧。在追求数学思想深度表达的同时,如何让舞台更具感染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
在刘欣雨老师带领下,实践团走进数学话剧经典剧目展区与道具屋,历次演出的剧照、精心保管的戏服道具井然陈列。话剧团成员分享的道具管理经验,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团队对事业的炽热情怀与严谨作风。“从史料考据到舞台呈现,每一步都凝聚着对数学文化的敬畏。”实践团队长张理想在参观后深有感触。
图为实践团参观演出剧照
随后,实践团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话剧团开展座谈交流。从阳山实验初中胡永强老师分享的数学话剧作为德育新途径的探索历程,实践团详细了解了中学数学话剧的创编演研究历程。实践团队长张理想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刘甜忻分别介绍了双方数学话剧的开展情况。实践团成员夏彩滟聚焦团队正在筹备的笛卡尔与费马题材新剧,介绍了创作构思,并针对如何平衡学术性与戏剧性这一难题向专家求教。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邹佳晨老师建议摒弃虚构传说,聚焦两位大家在曲线切线问题上的真实学术交锋,以彰显数学思想的演进逻辑。
图为实践团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话剧团师生交流
图为张理想介绍数学话剧开展情况
双方以《李锐传》主题话剧为例开展案例研讨,深入探讨了“如何平衡数学严谨性与剧情感染力”这一核心创作命题,一致认为坚守数学本质的同时赋予人文温度至关重要。双方高度认同中学生亲身参与数学话剧的创与演,是深化数学理解、提升综合素养的宝贵途径。
高校协同中学,话剧扎根校园
7月10日,实践团走进苏州阳山实验初中,开展数学话剧交流活动。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逢成华、实践团指导老师沈中宇、亓海啸,与阳山实验初中校领导王华新、金茂峰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共探高校与中学协同推进数学话剧育人的新路径。
图为阳山实验初中交流活动现场
活动聚焦数学话剧的育人价值与实践。逢成华书记肯定了阳山实验初中在数学文化传播上的显著成效,阳山实验初中期待通过合作,让学生在话剧创演中发现数学趣味,使抽象知识可触可感。双方完成了“数学话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
图为数学话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在交流环节中,实践团指导老师沈中宇生动阐释了如何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史融入戏剧创作,实践团成员邹宇婷带来科普报告《解析几何的起源与发展》,深入剖析其发展脉络与科学意义,展现了扎实的学术素养。
图为沈中宇老师讲述如何将数学史融入话剧创作
阳山实验初中数学话剧社团的现场演绎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身着戏服,以生动的台词和细腻的表演,精彩再现了《李锐传》中证明对顶角相等的经典场景,赢得全场热烈掌声。这场由中学生呈现的演出,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数学话剧在校园生根发芽的蓬勃生命力。阳山实验初中史益婷老师分享了中学数学话剧创作经验,为高校实践提供了接地气的参考视角。参演数学话剧的学生说道:“这次参演经历,让我对数学家李锐有了更多了解,也让我体会到学数学的真谛——持续探究。只有保持探究精神,才能不断深入理解数学。”
图为阳山实验初中数学话剧社团学生们表演《李锐传》
图为史益婷老师分享阳山实验初中的数学话剧创作经验
通过学术分享、经验交流和观摩中学生精彩演绎,实践团不仅深化了对数学话剧落地校园具体路径的理解,更真切体悟到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活化数学学习方面的独特魅力,为未来创作实践注入了鲜活的校园视角。
深耕史脉创排,活化数学基因
7月11日至20日,实践团整理访谈纪要,汲取各方经验,潜心创作《循“轨”蹈矩》剧本初稿。该剧聚焦解析几何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以三幕结构展现费马与笛卡尔的学术贡献与思想碰撞,通过两人因学术观点与性格差异产生的冲突,探讨数学发现中个体贡献与集体智慧的辩证关系,揭示数学史的真实性与复杂性。
图为实践团彩排《循“轨”蹈矩》剧照
创作过程中,团队直面深层难题:古希腊圆锥曲线论的方法复杂繁琐,如何用话剧语言让观众直观理解曲线切线的推导?成员们集思广益,提出“时空对话”形式展现思维碰撞,并计划用动画演示代数与几何的转化过程,直观呈现解析几何“数形结合”的核心思想。
以话剧为舟,载数学文化远航。从华东师范大学的溯源问道到阳山实验初中的实践落地,从剧本创作的字斟句酌到舞台呈现的反复打磨,未来,实践团将聚焦于完善数学话剧创演体系,联动高校与中学资源,让更多青少年沉浸其中感受数学之美,使理性精神在文化浸润中薪火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通讯员 张理想 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