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风,吹动了同学们探索青春的脚步。近日,江苏大学芯光实践团队完成了以集成电路知识为核心的特色实践活动。活动以“校内学习筑基、企业参访深化、社区科普反哺”为主线,不仅深化了学子们的专业认知,更将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进社区青少年心田,完成了一次知识与责任的传承。
深入企业:触摸产业脉搏,聆听前辈箴言
团队前往江苏艾科半导体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学习。成员们参观了芯片测试的关键区域,包括晶圆探针测试车间和芯片终测环节,深入了解了芯片制造后端流程的精密与高效。
图为企业人员在为学生讲解晶圆探针测试(CP)车间的知识
与企业领导的座谈聚焦于芯片产业链运作、实际工程案例及人才能力需求。企业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产业链全局观和跨学科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投身产业报国。此次参访使团队成员直观地认识到芯片产业的高效与严谨要求,以及其中蕴含的爱国、诚信、创新精神。他们领悟到,生命就像测试芯片一样,不能拖拉,也不能出错,即使错了,也一定要找到错误,就像分析芯片一样,将错误找到,加以改正。
图为公司负责人在与学生们交流经验
扎根社区:创新科普实践,点亮科学之光
图为学生正在给小朋友讲解半导体知识
基于课堂所学与企业所获,实践团队精心筹备,走进社区,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集成电路科普课堂。考虑到小朋友的年龄,团队巧妙运用了卡通动画,将复杂的晶圆加工工艺(如光刻、蚀刻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演绎了“芯片诞生记”。在讲解半导体材料时,以光敏电阻为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路灯为何“白天休息夜晚工作”?讲解中,队员们创造性地将“光”比作“下课铃声”,把“电子获得能量跃迁到导带”比喻为“同学们听到铃声冲出教室自由玩耍”,让抽象的物理原理瞬间变得生动可感。
图为学生在帮助小朋友连接电路
在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后,实践队员们手把手地指导小朋友们连接光控小灯实验套件。当孩子们亲手搭建的电路成功实现“光线变暗灯自亮”的神奇效果时,活动室里充满了惊喜的欢呼和成功的喜悦。团队成员们也从这次特殊的“教学相长”中,体会到了与课堂学习截然不同的成就感与责任感。
图为小朋友完成实验电路后的欣喜
总结实践:传承知识血脉,践行青年担当
回顾整个实践过程,团队成员感触良多。在企业,他们深刻体会到产业报国所需的严谨、高效与持续创新的精神内核。在社区,当看到孩子们因亲手点亮小灯而眼中放光、兴奋不已时,强烈的传承感油然而生。
“生命是只有一次,但血脉却能传承下去。我们在教小朋友光敏电阻的电路时,能深深地感到他们的欣喜与欢悦,就像当初的我们一样,学到了新知识,内心无比的开心激动。如今,我将在学校和企业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我的内心无比的自豪和幸福。”一位队员在实践总结中写道,“这或许就是知识传承、文化赓续最动人的方式。” 这次从“输入”到“输出”,从“学习”到“传授”的完整旅程,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深化与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责任课,点亮了青年学子心中的使命之光与孩子们探索科技的“芯”希望。(通讯员:王胜 张威 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