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著作简介摘登
2024-01-06 10:04:00  
1
听新闻

  邓琛所著《室内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空间认知为核心,系统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室内设计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为行业提供兼具学术深度与落地价值的创新指南。全书以六章结构为脉络,从空间本质解析延伸至低碳设计前沿,通过理论创新与多元案例,重塑室内设计的认知维度与实践路径。

  书中基于东方哲学中“实体与虚空”的辩证关系,提出空间设计的本质在于“无之以为用”,突破传统对形态实体的过度关注。通过构建“空间—空间感—空间认知”三层分析模型,将心理学“空间移情论”与建筑学“围合论”有机融合,揭示非人体尺度与心理尺度的交互关系。这种理论突破使空间设计从单纯的物理营造升维为心理体验与行为逻辑的系统构建,为后续功能布局与形态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在多学科融合的方法论构建中,作者整合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与生态设计学,建立“功能—心理—生态”三位一体的设计框架。将霍尔人际距离理论转化为空间分隔的量化标准,使办公空间工位间距、居住空间私密区域划分等设计决策有了科学依据;针对适老化与无障碍场景,明确扶手高度、卫浴防滑材料等具体参数,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精准落地。在生态设计领域,首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从本土材料循环利用、自然采光通风优化到装配式施工技术,形成系统性低碳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在济南被动式项目应用中实现35%的节能效率。

  实践层面,书中建立公共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类型化设计范式。针对办公、展览、交通枢纽等场景,提出弹性分区、叙事性流线、导向性设计等创新策略;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倡导“生命周期户型”概念,通过可变功能模块适应家庭结构变化,并在旧建筑改造案例中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这种从概念到落地的全流程指导,使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形成紧密闭环。

  作为国内首部跨学科整合的室内设计著作,其学术贡献在于首次建立“认知—情感—行为”研究模型,填补理论空白;实践中提供从材料样板配置到光环境设计的系统化工具,被多所高校列为专业必读书目,并纳入全国室内设计师继续教育课程。该书以理论的前瞻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推动室内设计行业向标准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成为学界与业界兼具影响力的重要参考著作。

标签:设计;认知;实践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