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三水润城处 人文经济正“芳华”
2025-03-13 22:4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姬传涛 生薇莎 贾健 许航男  
1
听新闻


泰州:三水润城处 人文经济正“芳华”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演出

  初春的凤城河,柳丝垂落处泛开细密的金光,望海楼的飞檐挑破青灰色天幕。泛舟水上,一缕清亮婉转的京胡声穿透水雾而来,在人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人勤春早百花开,抖擞精神迎客来。2月28日,“泰州泰美 泰想你来”2025泰州文旅消费暨项目合作(上海)推介会在黄浦江畔举行,现场共有19个项目(单位)签约,将进一步丰富泰州文旅业态、增添文化产业活力。怀揣着融合城市“烟火气”与“潮流范”的美食美景,泰州向上海市民发出热情邀请——品早茶、赏菜花、观会船、游城河,来泰州共赴“春日之约”。

  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既是泰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产、水、文、人”四篇文章中的重要一篇,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所在。这座“幸福水城”,左手牵人文“三水”、学派记忆,烙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名片;右手执科技之笔、时代之墨,书写“以文兴业、以业彰文”的锦绣文章,传唱着人文经济的“协奏曲”。

泰州早茶

  “三水”烹新茶:千年文脉当代表达

  “水墨”的民本理念、“水浒”的闯荡气魄、“水袖”的守正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的深沉精神力量,璀璨的文化星河在这江淮海三水交汇之处闪耀。

  千百年来,泰州孕育出北宋教育家胡瑗、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等名家先贤,挥洒出以施耐庵的水浒、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为代表的人文“三水”,滋养了具有泰州特色的民本文化、戏曲文化、里下河文学等,并将其化作经济活水。

  而在这片人文星空中,梅兰芳无疑是一颗闪耀的巨星。近年来,泰州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先后建成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大剧院、梅兰芳艺术中心、梅兰芳京剧团以及一批戏曲特色学校,同时筹建梅兰芳戏曲学院,连续举办16届梅兰芳艺术节。

  2024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在泰州梅兰芳艺术节期间,“百梅争艳”戏曲汇梅花奖名家名剧汇演、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展、“戏漫泰州艺润生活”文化惠民演出、“泰有戏”小剧场“冬看好戏”优秀剧目展演、第五届海内外京剧梅派名票展演等活动精彩纷呈,让全城梅韵芬芳、余音绕梁。

  从经典剧目的薪火相传到惠民演出的清泉润心,从梅派青衣的水袖掠影到泰州古城的文脉绵延,梅兰芳艺术节架起贯通地域的虹桥,让京韵淮音与四海和鸣,成为中国艺术与文化版图中亮丽的风景。

  打磨提升《梅兰芳丹桂记》,复排《穆桂英挂帅》,打造梅兰芳主题京剧三部曲;组织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交流巡演,让好作品“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2025年泰州梅兰芳艺术中心、梅兰芳京剧团工作会议明确,今年是中心、剧团发展的关键之年,首要任务是推进中心实体化运作,推动京剧团高质量发展,助力泰州打造全国戏曲艺术演出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

  水网纵横的里下河腹地,兴化以垛田的粼粼波光勾勒出独特的地理印记。这片浸润着水汽的土地,在历史长河中树立起一面面文学旗帜——元末施耐庵点燃水浒烽烟,清代郑板桥写就文人风范,当代毕飞宇触摸人性幽微……

  漫步兴化施耐庵文化园,施耐庵石刻塑像、施公桥、四角亭、赵朴初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碑……让游客穿梭古今,与施耐庵“对话”创作《水浒传》的心路历程。走过《水浒传》人物涂鸦墙,仿佛一脚踏入名著的世界,一眼千年。施耐庵文学奖自设立以来,得到海内外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历届获奖作品和作者相继斩获全国性大奖。

  江苏省级非遗项目《板桥道情》通过创新改编,生动演绎出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一群六七十岁的泰州退休文艺爱好者,将《板桥道情》唱到了2024第六届中国非遗春晚,成为江苏唯一入选该晚会的节目。

  加快完善梅兰芳传承弘扬“十个一”工作布局,生动诠释江淮海自然“三水”和水浒、水墨、水袖人文“三水”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艺术中心、京剧团作为“十个一”工作布局中最重要的两个阵地以及人文“三水”的重要篇章,将持续加强剧团建设,聚力创演结合,推动形成“出人出戏出精品”的良性循环……泰州正积极推动人文“三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精神富矿,激活时代基因。

  以“梅派艺术”为核,泰州持续打造戏曲演艺、文创开发、研学旅游等产业链条,人文“三水”穿越千年蝶化出产业化的新形态。“梅八出”等系列文创亮相各大展会;为青年演员开设的“梅乡京剧新生代”海媒账号创作推出爆款短视频,持续吸粉引流;在凤城河风景区、梅兰芳纪念馆、凤城悦天地等谋划大型实景演出、驻场沉浸式演出等,促进“演艺+文旅”融合发展;联合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江苏中心策划推出“致敬大师 复刻经典”系列短视频,国际社交媒体曝光量逾1500万,互动量超16万,泰州海媒账号国际传播力指数创历史最好成绩。

戏曲文创新品迭出

  文旅二重奏:烟火风雅相生相伴

  2025泰州文旅消费暨项目合作(上海)推介会上,人们已然能在泰州展区窥见千垛菜花田里鎏金的浪潮,凤栖湖畔如诗如画的风光。上海市民尤女士看着美食品鉴区的泰州早茶说:“我去年和家人去泰州玩,泰州早茶实在令人难忘,今天得再尝尝正宗的泰州烫干丝。”

  泰州文旅的醇厚滋味不仅留住了上海市民的味蕾,更穿越重洋化身文化使者。青砖黛瓦间飘着汤包的鲜香,梅兰芳纪念馆内传出婉转的京腔,非遗面塑被揉成形神兼备的戏曲人偶……22位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高中的师生来到泰州,开展中美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在太平洋两岸播下友谊的种子。

  旅游业是塑优经济动能、提升城市功能、激发富民潜能的重大引擎。2024年,泰州召开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泰州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内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在这一进程中,泰州尤其注重让文化基因融入山水肌理。

  以康养旅游发展为例,泰州结合地域人文资源和特色禀赋,连续举办溱潼会船节,打造溱湖、凤城河、千垛菜花等特色康养旅游产品。凤城河畔的百年戏楼里,游客一边品尝早茶,一边听曲《板桥道情》,“泰州早茶”持续“出圈”,“水城慢生活”成为独特IP,打造“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幸福“目的地”。

  在品牌IP持续发酵的基础上,泰州深挖四时节气之美,让文旅形成贯穿全年的诗意叙事。2024年,聚焦“春赏繁花、夏玩三水、秋品美食、冬看好戏”四季主题,举办“请到泰州过大年”、“跟着‘爷叔’游泰州”、“寻味泰州”水城蟹乡美食旅游季等活动,唱响文旅“四季歌”。推出“幸福泰州”系列旅游线路20余条,2个乡村旅游点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统筹运营北京、上海、广州等5个泰州旅游推广中心,举办专题推介路演和达人来泰考察活动,携程、美团泰州文旅品牌馆实现订单8.52万笔。完成全市7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验收评定工作,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至44家。 

  进一步探索“文旅+”创新路径,将大型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文旅发展的强劲动能。2024泰州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泰州站)鸣枪起跑,两万名选手共享融合历史与现代、文化与激情的体育盛宴。泰州将“梅”元素融入马拉松赛事,向全球跑友生动展现“梅郎故里戏曲圣地”的非凡魅力,“泰州凤冠马拉松”关键词热搜全网流量达2.8亿。赛期,泰马联合城市公交与景区,推出包括免费接驳、景点游玩、住宿优惠、早茶体验等“泰州温度”系列服务,拓宽“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融合发展的边界与内涵。

  凤城河畔的梅园、桃园、柳园串成“一河三园”,五一路上的光孝寺、崇儒祠、泰山行宫组成“一街三景”,口岸雕花楼景区的城隍庙、财神庙、关帝庙构成“一步三庙”……这些曾湮没于岁月的瑰宝,被一支名为“城市更新”的笔触勾勒,让这座城的文化记忆不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风景。

  如今漫步泰州,会发现这里的古戏台总是热闹非凡。凤城河边,悠扬的戏韵伴着桨声灯影,把游客悄悄带入水城慢生活的节奏中。当地文旅人细心梳理着文化脉络:素衣艺人在梅兰芳纪念馆演绎《贵妃醉酒》的经典唱段,红色淮剧在杨根思烈士陵园内让英雄故事不断回响……游客在“润物细无声”的文旅融合中,触碰戏曲之乡的脉搏。

“泰州智造”亮相国内外剧场舞台

  驶向新蓝海:文化产业提质升级

  “垛田花海”万顷流金,特色农文旅产业链带动兴化6万余人增收致富。

  “溱潼会船”千舟竞发的盛景,将乡村民宿、农业采摘、电商经营等“串珠成链”。

  “泰州早茶”持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从“舌尖”到“脚尖”不断延伸产业新触角。

  ……

  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泰州不断放大水城水乡“文化名片”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泰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规划》提出打造“1+8+6”的发展格局,明确重大项目招引、产业主体壮大、“文化+”融合发展、本土品牌育强、载体提档升级、文化金融体系构建、产业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为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百姓帮……”抗战烽火中,一曲《黄桥烧饼歌》曾唱响大江南北。如今,“红色古镇”蝶变为“爱乐之城”——放眼全球,每三把小提琴中,就有一把出自泰州黄桥镇这座东方的“克雷蒙纳”。全镇超过20万常住人口中,有3万多人从事提琴制作相关产业;每年生产各类提琴超过100万把,占全国产量的70%、全球总量近40%。

  以“奋进音符”谱写“人文经济乐章”,自2017年起,“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主会场已连续8年选在泰州黄桥,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器产业集群代表、提琴制作师、音乐爱好者集聚一堂、共谋发展。“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音乐就是未来的刚需。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乐器像家具一样必不可少,越来越多人享受音乐。”江苏凤灵乐器集团总经理李晓晨表示。

  缓缓飘来的旋律中流淌着“泰州匠心”,动人心弦的舞台上蕴含着“泰州智造”。据统计,泰州市现有从事演艺装备设计、生产、施工注册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10余万人,是全国行业内公认的演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地。

  从乡镇小微企业起步的江苏时代演艺设备有限公司,深耕泰州舞台设备行业40余年,其茁壮成长离不开“沃土”滋养——泰州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市、区一体高规格组建“舞台装备产业链服务小组”,搭建沟通平台、强化服务指导,为企业发展提供“管家式服务”,用有力举措助推文化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良好的政策支持、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江苏时代演艺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锋对未来满怀期待和信心,他表示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正全力推进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超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的中国首个文旅演艺装备产业园,进一步吸引国内灯光、音响、视频等舞台产业配套企业入驻海陵。“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持续开拓海外顶尖文旅市场、戏剧舞台市场,为推动泰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时代’力量。”

  筑好本土“营商巢”,引得四海“凤来栖”。秉持“到泰州、泰周到”的服务理念,全市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文旅项目建设,51个在建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3亿元。“泰州最吉祥文化街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开发、“泰来面粉厂工业遗产复兴”的历史记忆重塑,“泰州海军舰艇文化园二期”的景区品质提升……紧扣“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发展主线,泰州先后精心遴选了50多个重点文旅项目面向社会广泛招商,覆盖文旅街区开发、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景区提档升级等多个领域。

  “春潮”涌动,生机无限。今年,泰州将组建“招商队”“服务队”等多个招商引资专业团队,奔赴全国各地拜访考察国内龙头文化企业,通过专业细致的服务沟通、特色鲜明的文化推介活动,进一步唱响“幸福泰州”城市文化、集中宣讲文化产业政策、深度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吸引“好企业”落地生根、“好项目”开枝散叶。

  放眼未来,“春光”正美。泰州正明晰新定位、拓展新空间,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润城,着力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新高地、人民群众“日用不觉”新窗口,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思想文化支撑。

  凤城河畔,千年文脉正在当代生活中持续奔涌。这座马可波罗笔下“尘世幸福极多”的城市,正将文化基因转化为经济密码,载着人文经济的航船,向着更开阔处奋进前行。

泰州市景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钱月明 姬传涛 通讯员 生薇莎 贾健 许航男)

标签:泰州;梅兰芳;凤城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