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门西,有一条秦状元巷,它得名于清代才华横溢的状元秦大士。秦大士38岁高中魁首,成为清朝开国后的第43位状元郎,一路仕途顺遂,官至翰林院修撰、侍讲学士 ,其才情与成就为这条巷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状元巷曾有过一口老井,它的渊源可追溯到秦状元家那口名为“涧泉”的古井。清末战乱,“涧泉”井不幸被埋没。辛亥革命后,南京修建中华路,民工偶然翻出刻有“润泉”铭文的青石井栏,一时引起轰动;也引起当局重视,将原井栏当作文物妥善保护,还在遗址上重新挖掘了一口井,并换上新井栏。
这口老井,井栏井沿皆由青石砌就,岁月的摩挲让表面光滑如镜。井壁布满青苔,井中水质清澈,倒映着天空和周边景致。井口内壁因人们长期打水绳索的摩擦而呈显一条条凹痕,记录着老井曾经的忙碌和岁月的流淌。老井曾是周边居民生活的核心,每天清晨,街坊邻居伴着第一缕阳光来到井边汲水,开启一天的烟火生活……
在漫长岁月里,老井与市井相连,承载着多彩的生活记忆,井边发生的故事,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度。
三伏盛夏:西瓜引发的“乌龙”
三伏盛夏,酷热难耐,老井成了天然的“冰箱”。人们用网兜装着西瓜放入井中“冰藏”,为防止拿错,会在网兜或吊绳上做独特记号。
一天,一个大男孩放学后直奔井边捞西瓜,回家切开就稀里哗啦地吃了半个。傍晚,他妈妈下班回家,发现桌上剩下的半个瓜几乎无籽,和自家买的有籽西瓜不同,再看吊绳记号,知道儿子拿错了。大男孩妈妈心细又爱面子,赶忙出门买了个大大的少籽西瓜,用原来的网兜和绳子放回井里,巧妙化解了这场可能引发邻里矛盾的“盗案”,老井边依旧和谐。
这个生活小插曲至今仍在老巷原住民中相传,成为一段佳话。
“小雪”井台:醉汉引发闹剧
每年“小雪”时节,南京城寒意渐浓,秦状元巷的井台却热闹非凡。大妈大婶们齐聚井边洗腌菜,唠家常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晚,路灯昏黄,大妈大婶们正忙碌着,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来到井台上,竟然一屁股坐在井栏上,指手画脚、嘟嘟囔囔。一开始大家没在意,可醉汉越说越离谱,声音越来越大,引得众人厌烦。一位大妈率先指责,其他大婶纷纷附和,但醉汉不仅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就在场面快要失控时,一向泼辣的热心胖婶风风火火地赶来。她拿着手电筒照在醉汉的脸上大声呵斥。醉汉被这一照一吼,似乎清醒了几分,但还嘴硬。只见胖婶形如茶壶——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醉汉:“叫你老婆来!”
醉汉一听“老婆”二字,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耷下个脑袋,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灰溜溜地被胖婶拽走了。
井台边又恢复了洗腌菜的热闹。
凌晨惊险:“老插”与“丢表男”的纠葛
1978年春天的一个凌晨,天色尚未破晓,秦状元巷一片宁静。一位叫“老插”的下夜班回家,路过老井时,借着昏暗路灯,看到一个人上半身已没入井栏口,两条腿朝天乱蹬。“老插”发现有人投井,赶忙冲上去将人拉出井口。
被救者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却一把拉住“老插”,质问自己的手表在哪。“老插”心中纳闷,他三十出头,回城前也见过些世面,怀疑对方是“碰瓷”。
两人争执起来,“老插”一气之下,拉着中年男人到交警三中队报案。听完二人的“自说自话”,值班交警表示这不属于交通纠纷,失窃问题归李府巷派出所管。交警交完班后,见两人还在门外纠缠,便热心地让二人和自已一同去井台周围找手表。
天色渐亮,3人把井台四周翻了个遍也没见到手表的踪影。“老插”怀疑手表掉进了井里,回家拿来带绑钩的长竹竿伸入井底搅动,结果没捞到手表,却捞出一串系着钥匙的珍珠项链。
见到钥匙和珍珠项链,交警想起前不久得知的一桩“社情通报”——
原来,数月前,一位戴珍珠项链的年轻女子被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子盯上。在中华路附近的偏僻处,男子撞向女子,“堤”走项链(堤,南京话中 “轻轻取走”的意思)。女子反应敏捷,揪住自行车书包架不放,要男子去交警三中队“处理交通事故”。男子见走不了又怕自已抢项链的事“不得好死”,在路过秦状元巷井台时佯装滑倒,将项链扔入井中,着急忙慌中将口袋里的一串钥匙也一同扔入了井里。
女子在交警三中队做完笔录,发现项链不见了,男子却故作镇定,掏空口袋称没看见项链,自己的钥匙也丢了。因缺乏证据,交警只能调解备案,让两人离去。
如今从井里捞出的珍珠项链和钥匙,经笔录中的女子确认,警方很快抓获了盗抢贼犯。那贼人供认作案次日夜里曾带着工具到老井打捞,担心钥匙成为犯罪证据,结果无功而返。
失物归主:望鹤楼的惊喜重逢
被盗抢珍珠项链的女子拿回失物后,为表达感谢,邀请“老插”、“丢表男”和热心交警到中华路望鹤楼酒家吃饭。
4人刚落座,跑堂望着“丢表男”,试探着询问他之前来吃饭是否丢失过东西。“老插”接嘴说“他丢过一块手表”。“丢表男”盯着跑堂半晌,一下兴奋地跳起来,确认自己曾丢过一块上海牌、24钻、全钢防震表,还说是用工业券加120元钱买的。
原来,“丢表男”因婚变心情极度低落,下班后到望鹤楼酒店独自喝闷酒,想起前妻为他买的手表,心中苦涩,便将手表放在桌上。跑堂多次提醒他要打烊了,他却充耳不闻,最后恍恍惚惚离开饭店时,把手表忘在了餐桌上。
他无目的地在门西的巷弄里游荡,见到老井便想投井“一了百了”,没想到因祸得福,不仅找回了手表,还帮警方破获了一起盗抢案。
“丢表男”和“珍珠女”双双失而复得,“老插”也洗清嫌疑,热心交警也直称“无巧不成书”,4人当晚在望鹤楼酒店喝到尽兴才分手。
如今,秦状元巷的那口老井已被保护性填埋,其上种了一棵香樟树以作纪号。老井没了,但它承载的故事——三伏盛夏西瓜的“乌龙”、“小雪”井台醉汉的闹剧、凌晨“老插”与“丢表男”的纠葛以及望鹤楼失物归主的惊喜重逢,都成为往昔生活的珍贵记忆。这口井不仅曾是生活的依托,更是邻里情谊的见证,守护正义、洗清误会的传奇之地。它所蕴含的邻里情、烟火气和生活的质朴,永远留存在居民记忆中,成为秦状元巷永不褪色的文化符号,在岁月长河中绵延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