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阳山春意闹 农文旅融产业兴
2025-03-06 21:5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艾情 张梓扬 杨云燕  
1
听新闻


桃红阳山春意闹 农文旅融产业兴

  三月阳山,春风沉醉。“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正如黄庭坚词中所写,这里既有“静”的诗韵,又有“动”的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战略抉择”赢得发展主动,农文旅深融既是时代的命题,也是阳山的坚定选择。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一年四季皆风景。近年来,阳山以“江南桃花源”为定位,紧扣“农文旅养”四大特色,用足用好“亿年火山、万亩桃林、千年古刹、百年书院”的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中国首个农文旅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4年,阳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59亿元,同比增长6%……一串串数字,书写了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的生动注脚,记录了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高的生动实践。

三万亩桃花盛开,青年女画家在桃林写生基地创作

  奔涌的活力——

  赛事领跑乡村风尚

  穿梭粉色花海,徜徉斑驳光影,浪漫桃林随心曳动,时尚正从“City Walk”悄然变为“Village Run”。

  将于3月30日开幕的2025阳山半程马拉松(下称“阳山半马”),日前荣获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认证,“硬控”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名跑者。其中有经验丰富的马拉松高手,也有渴望突破自我的跑步新人,他们怀揣着对运动的热爱和对挑战自我的执着,相聚“桃花马”纵情驰骋。

  去年年底,《江苏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出“赛事+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业态。2017年以来,阳山半马成功举办多届,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运动盛会。阳山半马一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并与每年的“中国·无锡阳山桃花节”同期举办,实现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脚下生风,跟随赛道蜿蜒跃动,满眼皆是诗。据了解,本届赛道在延续经典路线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优化调整。“我们将起终点由往年的桃文化广场改为桃心小岛,可满足更多参赛人员需求,并且功能区搭建更为方便,人员集结疏散等应急措施更易开展。”阳山镇镇长陆慧介绍,新增的路线桃源中路、安阳路与原路线对比,整体更平整宽阔,赛道风景也更为秀丽。“经过多次实地勘察与对比,弯道、窄道、爬坡路段减少约10%,能给选手带来更好的参赛体验。”

  全新升级的奖牌,精雕自然,细琢人文。整体融合桃花形态的可旋转设计、地方文化标志,象征着参赛者的荣誉,也包含了对阳山自然与文化的致敬。转动奖牌中间的桃花旋转减压装置,代表时来运转,事事顺心;中心的桃花雨背景可上下翻动,呈现落英缤纷的美感;左右两侧的桃木纹饰,取材自阳山桃树,由阳山本土艺术家手工打造。陆慧说:“在桃花海洋赛道跑完全程后,运动员举起奖牌,透过光线,可以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阳山美景。”

  铺展的实力——

  文旅深融百业基因

  “你眼中的无锡阳山是什么样的?”记者询问DeepSeek,十几秒后便得到回答:“在我眼中,无锡阳山是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桃源画卷’,既有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的活力。”DeepSeek还从“自然之美”“农业之甜”“文化之根”等五个方面总结了阳山诗意栖居的未来图景。

  阳山度假区党工委书记许彤亮介绍说:“阳山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大文章,通过‘保护—传承—创新—共享’的系统性实践,将中华文化基因深度植入旅游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和城镇发展。”一方面,通过设立“桃文化雕刻非遗工坊”,推行“传承人驻场+学徒培养”模式,实现非遗活态保护;另一方面,规划建设中国水蜜桃博物馆、火山地质文化展示厅等文化场景空间,设计“农耕文化+现代农业”“地质科考+非遗体验”课程,大力发展文化研学与科普教育。

  阳山以旅游业为引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以水蜜桃为核心,延伸开发桃胶、桃木雕等20余种衍生产品,打造水蜜桃全产业链产品矩阵。加快业态创新,积极培育“农文旅+康养”新业态,发展研学旅游、夜间经济、低空文旅等,形成“春花、夏桃、秋渔、冬浴”四季主题品牌。积极激活存量资源,盘活闲置桃田3600余亩、工业用地600余亩,推进田园东方、山南头文化艺术村等老项目迭代升级,释放文旅发展新空间。

  立足长三角区位优势,阳山加强对外交流,推动旅游产业国际化。每年,近百万中外宾客和当地桃农一起“赏桃花美景,吃农家饭菜,寻世外桃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通过冷链快递与跨境电商,阳山水蜜桃进入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化身对外贸易商务媒介。山南头文化艺术村以华侨文化为纽带建设,成为“无锡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穿行万亩桃林,火车载动乡村振兴的希望

  破茧的潜力——

  产业重塑区域价值

  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阳山放大做强“桃源深处有人家”的美丽优势,有力推动了文旅资源的价值转化,实现了单一经济贡献向全域发展跃升的蝶变转型。

  从空中俯瞰,阳山是无锡版图上的绿色明珠;漫步于乡间,阳山是山环水抱的和美乡村。全域绿化覆盖率达80%,53个美丽村、宜居村全面串联95条河流水域,湿地公园、口袋公园点缀其间,构建起“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近年来,阳山全面提升整体环境面貌和空间承载能力,2024年山南头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桃源村、阳山村、住基村入选省级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系统践行“两山”理念,阳山厚植高质量发展“含绿量”。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探索“生态修复—资源转化—价值提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好全域生态修复以及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安阳山、长腰山等四座山体植被,打造“显山透绿、河清岸美”的生态廊道;绿色转型激活生态资源价值,建设生态停车场、太阳能路灯、雨水回收系统等低碳设施,推出“火山探秘”“自然课堂”等生态教育与低碳研学产品;以水蜜桃产业为核心,积极发展森林康养、田园疗愈等业态。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阳山的项目“含新量”日益浓厚。在葫芦谷街区、火山地质博物馆、桃花岛景观公园等老牌项目的基础上,山南头文化艺术村、桃心小岛、阳山桃田里、紫藤园等项目投入运营,阳山湖国际度假酒店、中国水蜜桃博物馆、度假区一级游客集散中心、无锡长乔国际度假区等重点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文旅改造提升)项目加速推进,游客中心改造升级对外开放,开通度假区公交专线和特色赏花专线,水上游线及亮化工程等项目加速设计。

  小小水蜜桃成就一方大产业,“致富果”的“含金量”还在上升。2024年阳山桃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助力实现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超2亿美元,阳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近7万元。2024年度假区吸引游客超230万人次,因村制宜打造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通过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模式,将产业“植”入乡村、文化“栽”入乡村,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注入新动力。

  业态越融越精,游人常来常新。今天,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再是世外之地,更多人奔赴阳山这一“诗和远方”。许彤亮表示,阳山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主动拥抱全民旅游时代,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契机,在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等方面系统发展,绘就新时代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秀美画卷。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艾情 张梓扬 特约通讯员 杨云燕)

标签:活力;水蜜桃;桃花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