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扫描】文化产业集群共建区域“生态圈”
到2025年,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能级明显提升
2022-05-17 20: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梓扬  
1
听新闻


到2025年,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能级明显提升

文化产业集群共建区域“生态圈”

  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发展能级明显提升;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对长三角区域贡献率超过40%,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作用充分凸显,推动共建2个千亿级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

  4月召开的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1+4”政策文件集合亮相。俯瞰布局图,《推进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江苏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三轴一圈”布局中的“圈”,有别于以轴线形式呈现的扬子江创意文化城市群、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及沿海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方案放眼长三角城市群,致力生成一个开放并包、互惠共荣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区域一体化:

集群发展新模式

  打破以往“苏南、苏北”的地理划分,江苏将文化产业作为划分要素,优化“匹配组队”方法,合力推动一体化区域共建。

  畅通省际毗邻区域,让合作交流有广度也有深度。引导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等城市加强与上海文化产业联动,主动承接上海辐射溢出效应。加快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建设,在文化创意、文化装备制造、数字内容生产、影视动漫、演艺等方面加强合作,产业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挥苏州工业园区文化科技创新优势,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和贸易协作,积极发展面向国际的总部经济和枢纽经济。推动嘉定—昆山—太仓、江宁—博望、浦口—南谯等省际毗邻区域在科技创新、服务共享、区域联动等方面开展推动构建文化深度合作,促进溧阳、宜兴与浙江、安徽毗邻地区加强文化资源互通、产业优势互补,引导启东深入对接浦东,进一步发挥江海联动、跨江融合优势,统筹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作为省际拓展的先行者,吴江近年来正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新路径。同里古镇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盛家厍入选第二批苏州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运河畔的平行旅程——2021京杭大集项目”入选江苏文旅消费新场景;苏州湾大剧院全年推出各类演出152场,举办开放日等各类活动共计43场,共接待游客和观众近9.4万人次,上海和浙江的游客络绎不绝……方案提出支持吴江立足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合打造示范区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共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省内,中心区向外辐射,增强文化产业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打造创新协同发展格局和强劲活跃增长极。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9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为主体,提升中心区对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文化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延伸与整合,促进苏北全面融入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沿江沿湖沿河沿海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省域内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优势互补,实现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能级整体跃升。

  同时,江苏突破空间位置,共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园区,点对点加速融合发展。有序引导文化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推进苏宿合作高质量发展创新试验区、无锡徐州创新试点园区等南北共建园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积极承接上海文化产业升级转移,打造“飞地经济”样板,形成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新范式。支持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等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文化产业培育,打造推进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跨区域产业合作园区之“点”与创新带、经济带等“线”,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构造文化产业一体发展的广阔空间。

产业一体化:

文化服务业迈向高端

  记者看到,“文化科技”“数字文化产业”是方案中几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为体,文化服务为用,江苏通过联合打造文化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同建设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协同发展先进文化制造业,让文化服务业向高端更进一步。

  方案规划,江苏积极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文化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转型升级,服务推动百度云(张家港)计算中心、浙大网新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园、无锡数据湖产业园等生产服务业有序提升。

  聚焦互联网新技术对文化服务业影响,密切与沪浙皖在健康养老、旅游休闲、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等方面互动合作,扩大社会性服务有效供给,协同打造无锡拈花湾、常州东方盐湖城等一批高水平文化服务业集聚区。拈花湾运用数字技术,在“拈花湾打开元宇宙传送门”小视频中,将拈花塔、菩提树、拈花指等鲜明的禅文化符号穿越屏幕,带入眼界;疫情期间,东方盐湖城变革传统单一的文旅产品模式,进行“旅游+”的尝试,旅游+商务会奖、旅游+疗休养、旅游+婚礼宴请等多产品创新融合发展。

市场一体化:

文化消费激发市场潜能

  有了区域联动和产业供能,市场区域合作、要素市场建设……日趋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托举起文化产业繁荣。而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标,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将带动文化生产的调整、升级,并源源不断激发全产业市场潜能。

  文化走下高阁,来到身边,是数字智能、文商旅综合体等让消费更加延伸。充分发挥南京、苏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以及常州、无锡、连云港、淮安试点城市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文化消费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提升区域文化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鼓励线上线下消费联动,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支持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打造数字景区、数字商场、数字酒店等文化消费示范项目。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型文旅景区等建设文商旅综合体、高品位步行街、文化体验园 (馆、厅),共同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沿海旅游新干线、苏浙皖大运河文化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鼓励因地制宜举办文化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支持各地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构建多元夜间消费场景。譬如2021年10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环球恐龙城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夜游、夜演、夜食、夜娱、夜秀、夜购、夜读、夜展、夜宿、夜健共十大类高品质夜间文旅消费业态,实现了夜间消费吸引力的全面提升。

  江苏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整合长三角地区优质城乡旅游资源,加快区域智慧文旅平台的建设及运营。夜周庄开通上海、苏州至周庄旅游专线,旅游观光巴士、夜游船等项目,让游客在高峰时期也能畅游免费接驳线路;夜周庄建设完善共享自行车站点,引入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自行车等,6个智能化旅游停车场,实现24小时智能停车。此外,江苏还会打通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区域共享路径,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消费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江苏这片广阔富饶的平原,正不断健全区域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构建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圈”!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张梓扬)

标签:文化产业;发展;江苏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