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龙区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探索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聚焦基层,多方联动,努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牢牢筑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全力推进全区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云龙区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组织各司法所联合村(社区)调委会、人民调解员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及时发现群众关心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和纠纷信息,掌握纠纷苗头,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重点排查预付式消费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领域,扎实开展排查工作。二是聚焦多元解纷,强化联动联调,确保前端化解做到位。全面进驻区级、街道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前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联动,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及会商研判、联席会议多元化解机制。对一般纠纷和简单纠纷,当场调解、及时化解。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向上级汇报,落实领导包案制,明确责任人,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攻坚,确保矛盾纠纷不堆积、不激化。
消费服务引争议,遭遇退费难!
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预先向商家支付一定款项后,商家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其在健身体育、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行业迅速发展。
“我们本来想健健身,有个好身体和好心情,这下好了,不仅健不了身,心里还很添堵。”消费者代表李某在电话里对调解员说。据悉,本案当事人丁某和魏某共同经营徐州某健身连锁店,逾二十名消费者在该健身连锁店购买私教课程,并签订服务合同。2023年12月该健身房突然停业,人员、设备均已清空。健身房不能按约定提供服务,导致大量预付费的会员权益得不到保障,引发群体性纠纷。
纠纷安然化解,消费权益获得保障!
调解现场,消费者代表李某和健身房法人丁某陈述纠纷相关情况。丁某说,他们当时借钱投资了健身房,房屋租赁合同本应2025年到期,但2023年10月房东将该房屋以翻一倍的房租价格租给了别人,他们也是被迫停业,加上这几年因为疫情根本没有赚钱。目前丁某租了一个网约车,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而魏某母亲病重,目前无工作,实在没钱退给消费者。调解员耐心地听完丁某叙述,深知丁某背负这么多债务日子确实不好过,但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天经地义,于是劝导丁某:你们没有钱都不是理由,想想办法,先找亲戚朋友周转一下。丁某表示很为难,实在没有亲戚朋友愿意借钱了。消费者代表李某表示花了钱却没有享受到服务,已涉及消费违约行为,遂要求健身房与消费者解除合同并办理退款,但该诉求遭到丁某、魏某拒绝,调解现场一度僵持不下。
调解员安抚双方的情绪,从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多角度向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经过调解员面对面、背靠背调解,丁某、魏某最终同意带领当事人进行私教健身,直至课时消耗完毕,现场一次性成功调解六起纠纷,同时,丁某承诺会积极筹集款项,争取尽快解决剩余十余起纠纷。
梁芩 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