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国:做一个敬业的画家
2024-09-23 21:4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孔繁明  
1
听新闻


桑建国:做一个敬业的画家

□ 孔繁明

 

  桑建国,汉族,1957年6月生于上海市。

  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江苏省民盟美术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紫金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市墨之轩书画院名誉院长。

  自2004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美展重要奖项10余次,其中《生死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届国家重大主题创作,《花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并获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三次。《文化科技的共享时代》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编入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动车组》 200cm×100cm

 

《追梦》 195cm×135cm



 《少妇》 185cm×126cm

 

  第一次在报刊上看到桑建国的作品《我们到哪里去》时,我以为他是位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后来我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高层论坛,得以与他见面,才知道生活中的桑建国原来是位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的中年画家。那一次,他的作品《家》获得了金奖。发言时,他谦虚地自称是一个来学习的学生。言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认为:“画家要把画当画,不要仅仅把画当玩。”桑建国是位有思想的画家,他的表述常常直奔主题,切中要领。

  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桑建国不断有佳作问世,其中不乏表现重大题材,需要费心劳力的精品力作。

 

《王华致仕》 350cm×350cm 合作



《凤阳大包干》 127cm×183cm



《志愿者》 143cm×170cm

 

  从一个酷爱绘画的少年,到一个专业画家,桑建国始终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一名职业画家。在一般人印象里,体制内的画院画家是颇如人意的职业,既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也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想画就画,不想画也可以闲度光阴。但身为江苏国画院专业画家的桑建国却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他把敬业看得很重要,敬业在他意识里就是要保持一种工作状态,要达到一定的工作量,不能随便向自己请假、更不能偷工减料。他常常天刚亮就起来画画,画到晚上十点后才去休息。为了集中精力创作,他常连续几个月闭门谢客。他认为画家要有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绘画是一种精神产品,无论如何要把它做好,唯有经过反复的构思与修改,作品才能以更为完美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不能糊弄观众更不能糊弄自己。

 

《文化科技的共享时代》 200cm×350cm 合作



《九月江天》 210cm×125cm



《家》 181cm×200cm

 

  寂寞,在桑建国的意识里是艺术家最好的状态。他认为“一个画家往往是在孤立寂寞的情况下,产生好作品的。”由于直言不讳的性格,多年前,他曾经被孤立于当地的艺术圈之外,社会上的艺术活动也没有他的事。那时,他便在画室内整天画画,没有节假日。而现在功成名就的桑建国却想回到以前那种“孤立的状态”,他认为那个时候的状态真是太好了,堪称他的“黄金时代”。社会在进步,现在这个时代已不会孤立像他这样敬业的优秀画家了。当然,他也不怕被孤立,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他仍旧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诸种思考,时有精彩言论与粉丝们分享,体现了一个著名画家可贵的公民意识。

 

《拉卜楞寺》 225cm×125cm



《白塔》 195cm×125cm



《在路上》 195cm×125cm

 

  桑建国也并非一个将自己关在画室里不问世事的画家,他一直在画周围的人,画他关注的人或事件。他会为一辈子从事西方美术史教研却不能出国考察的老教授叫屈,他甚至还和大家一起合力抓过小偷,那一次,他的手背在水泥地上被磨得鲜血淋漓。而对那些为他所欣赏、值得他尊敬的人,他也可以不吝赞誉之词。

  就桑建国而言,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他不可能创作出一幅幅主题各异、人物众多的精彩工笔画作品。这是一个好时代,作为一名艺术家,若要不辜负这个时代,唯有真情投入、努力创作。在桑建国居所的窗外便是浩荡流淌的长江和变幻四季美景的江心洲,这或许更能涵养一位画家的胸怀气度与性情境界。

 

《百年回望》 175cm×200cm

 

《水世界》 180cm×126cm



《滨海船工》 162cm×198cm

标签:建国;画家;作品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