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爱尔兰学院组织中国、蒙古,印尼,巴基斯坦,刚果(金)等国家的16名中外学生来到陶都宜兴,开展紫砂陶艺研学、技艺体验等,以非遗架起中外青年文化对话与价值交流的桥梁。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同学们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了解紫砂泥料种类、制作流程、工艺和工具,并观摩了历代名人大家的作品,感受宜兴紫砂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巴基斯坦留学生乐天表示:"紫砂壶的每一道纹路都藏着东方智慧,这让我对'中国式工匠精神'有了具象认知。
在蜀山古南街的非遗工坊,同学们体验了紫砂壶制作全流程,感受紫砂文化的魅力,“打泥片”“拍身筒”“围身筒”“修整”“贴花”“雕刻落款”等核心技艺,既有挑战又充满乐趣。
中外学生还共同设计融合甲骨文和外文的“和合杯”,贴饰或雕刻“梅兰竹菊”等样式。团队成员王晨分享:"当亲手完成一件紫砂作品时,我真正体会到'守正创新'不是口号,而是需要代际传承的实践智慧。”
团队指导老师介绍,同学们研学结束后将形成紫砂文化跨文化传播实践报告,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合路径,并开展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在非遗传承中深化文明互鉴,在实践创新中传递中国声音。(江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