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徐霞客镇:红耘霞客 擎旗攻坚 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7-26 08:52: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今年以来,徐霞客镇党委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攀登计划”,以镇村书记项目为抓手,通过推进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强党建引领融汇、强产业驱动融通、强基层治理融合“三强三融”党建工作法,坚持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全链条,持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提升,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动力。

  强化党建引领融汇,织密组织建设战斗力

  支部建在农业链上。按照全镇“四大产业类型+五大支撑项目”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组建优质粮田种植、精细蔬菜种植、精品果树花木发展、现代渔业养殖等4个特色党支部,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群众”的合作模式,提升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镇党委牵头成立“红耘霞客”电商产业链党委,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出村,为乡村振兴注入“红动能”。

  联建建在项目上。创新联建共建方式,集聚资源一线解决问题。与南京大学联动合作,建立无锡首个“南京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助力全域乡村发展。12个行政村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需要,与中铁中建、水利电网等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推动项目有效推进。

  资源链到农户上。推行党员带头构建“党支部+农户”的结对包户形式,党支部书记与党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户种植技术,促进党员与群众互动交流,辐射带动四邻。开展“党建赋能 干部下沉”行动,常态化推进机关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电商助农、防汛抗旱、矛盾调解等工作。

  强化产业驱动融通,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力

  厘清家底,粮田变良田。农业农村攻坚党支部编制《徐霞客镇“现代农业”专项规划》,组建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骨干的党员突击队,在农田整治一线推动建设高标准农田14000亩,启动设计绿色蔬菜保供基地4500亩,获得央媒、省媒关注报道。

  群众参与,意见变营建。采取实地调研、问卷座谈等方式,开展农贸市场整改工作,全面升级改造湖塘菜场,以“小菜篮”托起“大民生”。在功能性党支部推动下,整合资源资产,建成徐霞客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资源盘活,乡景变美景。聚焦村书记项目重点工作,镇党政代表团“打卡”春晚取景地,学习文旅融合发展、激发消费新活力方面的创新实践。结合游圣文化、农耕体验、野营垂钓等元素,完成7个自然村美丽农居建设,打造望舒庭院、紫砂小院、荷满塘农庄等农旅新地标,设置苏超“第二现场”,带动夜经济发展。整理镇域热门乡村旅游点,推出“漫游霞客”专栏,让“流量”变“留量”,在小长假期间,累计接待游客量高达5万余人次。

  强化基层治理融合,提优家园共建凝聚力

  队伍培优“强筋骨”。将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优秀乡土人才集聚在产业链上,不断从群众基础好、思想觉悟高、返乡创业人员中发掘优秀力量吸纳进特色党支部。围绕产业生产关键环节,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蔬菜育苗、农产品深加工、电商直播等培训,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技术培训指导、联农带农等方式,带领群众发展农文旅,增加群众收入。

  织密组织“解难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动力引擎”作用,落实“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筑牢群众家门口的红色根基。搭建老陆工作室、“e方议事园”、“岐”新议事会等自治平台,邀请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参加协商议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智慧乡村“优基底”。方园、峭岐、黎明等村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振兴”智慧信息平台,开发数智党建、智慧养老、安全监测等重要功能,实现各类信息的实时采集、高效处理和智能应用,为乡村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标签:乡村;党建;振兴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