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苏州市相城区黄桥悦邻广场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位的一节音乐课格外生动——伴着琴声,苏州大学相城实验小学的孙老师带领孩子们领略歌声中的古诗之美。
课堂上,孙老师先以轻柔的琴声引入,教孩子们学唱由古诗《画》改编的歌曲。“山有色”“水无声”……悠扬的旋律搭配凝练的诗句,孩子们很快就沉浸在诗画交融的意境里,教室里仿佛展开了一幅水墨长卷。
唱到最后一句“人来鸟不惊”时,一名同学忽然举手:“孙老师,夏天有蝉叫,改成‘人来蝉不惊’是不是也很有趣?”孙老师眼睛一亮,立刻让他上台完整唱一遍改编后的歌词。清脆童声里,夏日气息扑面而来。
孙老师笑着顺势引导大家:“除了蝉,夏天还有哪些事物能放进歌词里?”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从自然角的绿植说到菜市场的瓜果。诗中有画,画中有歌,每一句诗词都带着自然的灵气。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改编的歌词配上自己画的插画,做成了“夏日诗集”。这堂藏在音乐课里的观察课,不仅让孩子们在歌声里触摸到古诗的温度,也通过一次小小的改编,让他们明白: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魔法,而是对生活的细心聆听——就像蝉鸣藏在夏天里,创意也藏在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思考的过程中。这份在歌声里生长的创造力,正是暑托服务中“成长”二字最鲜活的写照。 申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