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阳澄湖畔驻足远望,湖面上围网成片,数只渔船穿行其中,勾勒出“水上牧场”的阡陌纵横。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门户区,唯亭街道坐拥36平方千米阳澄湖水面,独占三分之一湖区面积,现有围网养殖面积约5000亩,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重要产地。
随着辖区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渔业生产、水产品交易、水上交通事故等各类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澄南理事”调解工作室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原来,蟹农张某、向某(均为化名)在驾驶渔船巡视自家蟹塘时,因芦苇遮挡未见对方船只,于渔港码头入口处避让不及,不慎相撞,致使向某及其妻子不同程度受伤,双方就事故责任认定、赔偿金额争执不下。
事故发生后,“澄南理事”调解工作室联动多部门迅速响应,坚持“三步走”调解策略,高效妥善化解纠纷。
“澄南理事”调解室协同苏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牵头开展调解,并邀请街道市政物业公司、阳澄湖村社区及法律顾问共同参与,从事故调查、责任认定到法律解读、赔偿协商全环节,实现多方协同定向解纷。
鉴于事故双方争议较大,均坚持应由对方承担主要责任,且主张的赔偿金额存在明显悬殊。因此,调解团队先后开展3轮调解,重点围绕“向某夫妻是否构成伤残等级”这一争议焦点进行拆解分析、释法说理,逐渐缩小双方对赔偿金额的心理预期差距。
在最后一次调解中,调解团队冒着酷暑,将双方当事人约至阳澄湖码头进行现场调解,结合事故调查资料和实地情况,清晰直观地阐释事故责任认定依据,确保当事人心服口服。
在调解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由张某支付赔偿金7万余元,双方承诺不再就该纠纷提出其他主张。至此,这起水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一块块水清蟹美的蟹塘,承载着当地蟹农们一年的期许,也见证了唯亭自然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唯亭街道将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聚焦水上矛盾纠纷化解需求,坚持资源共享、部门联动,打造集法律宣传、纠纷调解、权益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律服务载体,切实保障养殖户们的合法权益,让阳澄湖畔的蟹香更浓、民心更安、发展更旺。
编辑 夷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