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史是城市的根脉,文化是发展的灵魂。7月25日下午,在泗阳县政协、泗阳县文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创新推进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运用”研讨会上,县委党史办公室姜田兵同志的发言,以“创新”为笔,为泗阳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勾勒出一幅兼具深度与温度的蓝图。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传播”,到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专题深耕”;从影视剧、知识竞赛等“普及新招”,到文旅融合的“产业延伸”——这份发言立足泗阳实际,将泗水国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载体。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计划摄制《程道口战役》《三岔打鬼子》影视剧,让红色故事“破圈”传播,还是打造“三河一带”文旅线路,让历史场景“可触摸”,都彰显了“让历史活起来”的创新思维。这些探索不仅为泗阳文史工作注入新活力,更让我们看到:当历史文化与时代需求相遇,当传统智慧与创新手段结合,便能激活城市的文化基因,让泗阳的文史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精神家园。
现将发言全文分享,以期为更多关注地方文化传承的同仁提供借鉴,共同为泗阳文化的繁荣发展凝聚力量。
创新赋能泗阳文史 点亮文化传承之光
——在泗阳县政协、文史研究会“创新推进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运用”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 姜田兵
尊敬的张海斌主席、刘志国主任、各位理事、会员:
大家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围绕创新推进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运用,我谈几点浅见,与大家共同交流。
姜田兵在发言
创新文史传播途径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史传播体系,让文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运用传统媒体传播。加强与县融媒体中心等传统媒体合作,开设文史专栏、专题节目,邀请文史专家学者解读泗阳历史文化,讲述泗阳故事。如在县电视台开设“泗阳文史”栏目,定期播出介绍泗阳历史名人、古迹遗址、民俗风情等内容的专题片;在《宿迁日报》泗阳版开设“文史长廊”专栏,连载文史研究文章,普及文史知识。
利用新媒体传播。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新文史传播形式,以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泗阳历史文化魅力。如打造“泗阳文史”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泗阳文史资讯、研究成果、文化故事等内容,设置互动话题,引导读者参与讨论;制作泗阳历史文化短视频,在抖音等平台发布,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文史。
开展线下活动传播。举办各类文史讲座、展览、研讨会等线下活动,搭建与群众互动交流的平台,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文史魅力。如定期举办“泗阳文史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泗讲学,为广大文史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举办泗阳历史文化主题展览,在县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场所巡回展出,让更多群众了解泗阳历史文化。
研讨会场景
创新文史专题研究阐释
围绕泗阳历史文化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特色文化等,开展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加强重大历史事件研究。组织力量对泗阳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泗水国兴衰、泗阳运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挖掘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还原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通过研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为传承和弘扬泗阳历史文化提供依据。
深化重要历史人物研究。泗阳历史上名人辈出,如中国近代地理学家张相文家族、辛亥革命勇士韩恢等。加强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成就、历史贡献等方面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历史人物的风采。编辑出版《泗阳历史名人传》等书籍,以生动的笔触讲述历史人物故事,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增强群众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推进特色文化研究。泗阳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如桃文化、妈祖文化等。深入开展特色文化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推动特色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举办特色文化研讨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泗阳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打造泗阳特色文化品牌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文史知识推广普及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史知识推广普及活动,提高群众对文史知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史工作的良好氛围。
编写文史普及读物。在《泗水长流》会刊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文史普及读物,如《泗阳历史文化读本》《泗阳民间故事集》等,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介绍泗阳历史文化知识。将这些读物免费发放到学校、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供广大群众阅读学习,让文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摄制《程道口战役》《三岔打鬼子》影视剧。在泗阳的红色记忆里,程道口战役与三岔地区的抗日斗争是不可磨灭的篇章。程道口战役作为新四军自卫反击攻坚战,歼灭国民党顽固派王光夏旅,拔除了嵌在根据地腹心的一根“钉子”,陈毅、彭雪枫等将领在此运筹帷幄,数万军民协同作战,不仅巩固了淮海、淮北根据地的联系,更彰显了泗阳作为军事要地的战略价值;而三岔地区的百姓与地方武装,在敌寇铁蹄下坚守家园、机智抗敌的故事,则是泗阳人民不屈精神的生动注脚。将这些历史搬上荧幕,绝非简单的史实复刻。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剧的艺术表达,让尘封的战报变成鲜活的场景——比如还原程道口战役中军民合力挖掘交通壕的协作画面,或是展现三岔群众用土办法传递情报、破坏敌寇补给线的智慧瞬间。这些细节既能让观众直观感受泗阳在党史军史上的独特地位,又能让“团结御侮、勇毅前行”的精神内核自然流露。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影视剧具有跨越地域的传播力。当《程道口战役》《三岔打鬼子》通过卫视、网络平台走向全国,观众会记住这些发生在泗阳的红色故事,进而关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积淀。这不仅是对地方党史军史的活化宣传,更能让泗阳的红色品牌从“地域记忆”升级为“全国认知”,为后续的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一部有温度、有力量的影视剧,将成为泗阳递给全国的一张“红色名片”,让泗阳在全国一炮打响。
开展文史知识竞赛。举办全县性的文史知识竞赛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群众学习文史知识的兴趣,提高群众对泗阳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对竞赛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励更多群众关注和学习文史知识。
推进文史进校园。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将文史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举办文史讲座、开展文史社团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如在部分中小学开设“泗阳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安排专业教师授课;组织开展“小小文史讲解员”选拔培训活动,让学生走进博物馆、古迹遗址等,亲身感受家乡历史文化的魅力,并向游客讲解家乡历史文化知识。
创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泗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泗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泗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做好计划性开发,根据泗阳湖、河的自然分布,可规划好洪泽湖带、大运河带、六塘河带等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资源与绿色、水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在每个旅游带,结合泗阳的历史文化景点,如泗水王陵遗址公园、妈祖文化园、张相文故居、程道口战役陈列馆、三岔战斗陈列馆等,设计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优化线路布局,将分散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加强对文化旅游线路的宣传推广,通过旅游网站、旅行社推介等多种渠道,向游客宣传泗阳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泗阳历史文化元素,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以泗水国文化为主题,设计制作泗水国青铜器复制品、文创产品等;以桃文化为主题,开发桃木工艺品、桃文化主题食品等。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附加值,同时也让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泗阳历史文化。
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依托泗阳的特色文化资源,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中国泗阳桃花节、妈祖文化旅游节等。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平台,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提升泗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节庆活动中,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如文艺演出、民俗展示、非遗表演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泗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之,创新推进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创新,才能保护传承运用好优秀历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