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由小市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联合青雁未成年人关护中心举办的“环红山动物友好社区”儿童议事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共开展四场主题实践,吸引12名儿童参与。孩子们以“动物友好”为核心,通过议事讨论、实地调研、方案策划与行动实践,为社区生态治理贡献童声智慧,彰显新时代儿童的社会责任担当。
活动以“破冰游戏+规则共建”拉开序幕,通过“脚印猜猜乐”游戏互动,孩子们迅速拉近距离,在欢声笑语中建立团队默契。随后,老师以生动案例讲解动物生存需求与人类责任,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不友好现象,将流浪动物无序繁殖、宠物扰民、社区绿化破坏等问题一一记录。与此同时,老师也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和流程,孩子们自主制定“举手发言、尊重差异”等议事规则,初显规则意识与协作精神。
第二场聚焦问题分析与影响探讨。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流浪动物收容”“文明养宠”等高频问题展开头脑风暴。通过数据梳理与案例讨论,他们发现:随意弃养是流浪动物激增的主因,而遛狗不牵绳、噪音扰民则源于主人责任意识薄弱。更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动物福利,更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隐患、破坏社区和谐。孩子们的思辨深度令在场家长惊叹:“他们的观察力与逻辑性远超预期!”。
基于问题分析,第三场进入方案策划阶段。孩子们分组设计“动物友好行动计划”:针对流浪动物问题,提出“社区共建微型收容站+线上领养平台”方案;针对养宠不文明现象,策划“宠物主人责任课+社区文明公约”宣传活动。方案展示环节,小组成员互评互改,最终形成兼具创意与可行性的实施路径。一名儿童代表说:“以前总觉得大人才能解决问题,现在发现我们也能出主意!”
最终,大家将议事成果落地为实际行动。孩子们走进红山动物园本土保育区,完成“动物生存环境调研”,向游客宣传“动物友好理念”;并计划后期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养宠”宣传,设计趣味问答吸引居民参与,或联合宠物医院为流浪动物提供义诊服务。在成果展示中,孩子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呈现“童言计划”的实践成效。
议事活动中,孩子们从“观察者”转变为“行动者”,在议事实践中提升沟通协作能力,更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活动负责人表示:“儿童视角往往能发现成人忽视的细节,他们的真诚与创意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下一步,小市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将持续搭建儿童参与平台,让更多“小主人翁”的声音被听见,共同书写生态文明的“童行”篇章。
通讯员 孙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