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迎来重大突破!6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南京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该枢纽规划总面积约4264亩,采用“南北双片区”布局,其中,北片区(占地1883亩)位于南京经开区范围内,东至仙新路,南至恒广路,西至二桥二通道,北至新港大道,将依托尧化门铁路货场、新港粮油食品交易市场等核心载体,全面强化面向“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公铁水联运服务网络。该枢纽获批标志着南京国家级物流枢纽体系再添关键支撑,南京经开区在服务国家物流战略中的核心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创新运营模式引领发展
枢纽采用创新运营模式,由南京经开区南京龙潭港产城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牵头担任运营主体,联合区域内龙头物流企业,共同组建“1+8+N”战略联盟,即1家牵头主体+8家龙头物流企业+N家企业参与。联盟将协同推进供应链集成服务,重点打造工业品供应链组织平台,创新消费品与冷链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南京都市圈及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支撑。
位于南京经开区的尧化门铁路货场
八大功能区构建核心承载
该枢纽规划建设公铁联运区、仓配物流区、分拨配送区、应急保供区、冷链物流区、供应链物流区、物流贸易区、综合配套区等八大功能区。其中,北片区的尧化门铁路货场作为全国一级铁路物流基地、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铁路货场之一及南京中欧班列始发地,是枢纽的核心承载区。该货场已常态化开行8条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四向七口岸”全覆盖,班列网络通达欧洲、中亚及东南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70多座城市,展现出强大的辐射与通道能力。
功能区分布图
枢纽经济能级显著跃升
国家物流枢纽是重要的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着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共分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截至目前,南京市已有港口型、生产服务型、空港型、陆港型等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南京经开区占三席(港口型、生产服务型、陆港型)。此次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成功获批意义重大,这是南京经开区斩获的第三张国家级物流“金名片”,也是南京经开区第四个国家级功能平台,其余三个国家级功能平台分别是新港高新园、综合保税区和港口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其枢纽经济能级与国家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
南京中欧班列始发站
下一步,南京经开区将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交通网络发达、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等独特优势,全力强化枢纽要素汇聚能力,提升开放联动水平,加速高端产业集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