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2022-06-09 20:5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蔡天颖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自2019年开始,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司家社区陆续完成拆迁工作,正在一步步从拆迁过渡型社区向城镇型社区转变。新时代新征程,司家社区进一步深化问题导向,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沉,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大力提升群众参与度,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多措并举,从四个方面共同发力,全力实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转型转新”。

提升基层政治领导力

“转型转新”有引领

  抓好思想建设的“牛鼻子”。推进社区治理“转型转新”进程中,司家社区不断加强党员理论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风廉政监督制度等,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始终如一地抓好思想建设,筑牢队伍的“魂”。

  用活社会宣传的“小喇叭”。为进一步将党建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司家社区灵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思源宣讲团两个硬件,发掘培育“百姓名嘴”、网格宣传员、党员信息员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宣传好党的理论和思源党建工作生动实践,同时用好社区微信公众号和村组网格微信群,发挥其“短频快”的特点,持续唱响党的好声音。

  搭建党建活动的“大舞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司家社区将党建品牌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通过“思心”教育,践行“思民”宗旨,确保党始终占领和巩固党员和群众思想的“主阵地”。

提升基层群众组织力

“转型转新”有基础

  建强组织,打造阵地。在石榴园安置房小区,司家社区积极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集便民服务大厅、多媒体会议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综合室内场地于一体的为民服务阵地,尤其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打造了数字党建馆、红船读书角和党史红色走廊,突出“小而精、新而亲”的阵地特色,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各项便民服务,给“微阵地”赋予“大内涵”。

  用好载体,创新机制。围绕拆迁安置居民散落的服务难问题,司家社区利用“思源”党建品牌,不断探索社区治理的“司家模式”。努力挖掘、鼓励、发扬各类善举,组建思善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在特殊群体帮扶、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宣导、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不断向前。

提升基层统筹协调力

“转型转新”有效率

  以自治强心。用好“两个工作法”,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大力倡导协商共议机制,不断完善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作用,以科学的民主决策共建美好社区;强化“公约精神”,制定居民公约,同时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化的特点,丰富社区服务形式,培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

  以法治正心。司家社区践行警网融合联动机制,通过走访宣传,发放宣传折页,开展广场宣讲、法治文化汇演等活动方式,大力宣传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引导群众辨识骗局,强化群众法治意识。此外,司家社区还聘请了专业的法律顾问,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满足居民的法律需求。

  以德治润心。在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时,司家社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灵活运用活动形式,通过文艺汇演、广场微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一时间把党的好声音润物无声地传播出去;充分挖掘乡贤,利用乡贤优势及自身专长、特点,着力打造“思贤”党建子品牌,引进公益创投项目,培养专业人才,链接各方资源,共谋社区发展、共话社区治理、共情为民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升基层服务保障力

“转型转新”有温度

  全天候服务,为民服务“不打烊”。“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方便居民办事,司家社区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推行延时错时预约服务,统一安排人员值班值守,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的困扰,实现社区服务365天全天候“不打烊”。

  全方位服务,为民服务“无死角”。通过综合调研走访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司家社区广泛开展广场便民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义诊、理发、磨刀、法律咨询等免费服务;走访慰问社区困难群体,为他们送去慰问金、慰问品等物资;开展健康讲座义诊,让居民了解保健常识;免费放电影、举办主题文艺演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使居民能够享受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生活休闲、社区养老等服务,切实感受身边稳稳的幸福。

  全类型服务,为民服务“零距离”。近年来,司家社区不断向社区居民公开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对所需材料必须一次性告知,方便社区群众就近办事、便捷办事,实现“零跑腿”“少跑腿”,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深化“五社联动”,加大购买社会服务力度,确保让专业化的服务惠及社区居民;深入“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集中走访活动,常态化收集居民需求、走访辖区九小场所,盘活人财物技等方面的资源,建立思源党建品牌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蔡天颖)

标签:社区;党建;为民服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