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城墙
2022-06-05 19:4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孙俊  
1
听新闻

  清晨,我从居住地漫步二十分钟后,来到了中山北路上的挹江门明城墙下。当拾阶而上,只见建有120年的南京挹江门城楼,却时时在记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匆匆过往的踪影。从这里城墙漫步,到横跨建宁路上的仪凤门段下口有560米,是阅江楼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年前没有整治时我也曾来过,但当时路面没有这样宽敞整洁,绿化亮化还不到位,墙砖也是残存不全。

  在台阶上方入口处,迎面城墙上一块不大的简介牌吸引了我的注意:挹江门,1914年,为繁荣下关开辟新的街市,遂开单孔拱券的海陵门。1928年,因开筑中山大道,拓建海陵门为三孔拱券式样,改名挹江门。原先城楼毁于侵华日军战火。于1946年复建城楼,留存至今。

  当我站在城墙上,只见右侧绿葱葱的绿化带草丛中,喷发出阵阵早春的花香气息,参天松树上的鸟儿不时会发出鸣叫声,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与它陪伴。城墙慢行道最宽处有二三米,每隔一段设有石凳,供行人小憩。有坐在那静思的、刷手机看视频的、带着娃逗乐的、几位大妈一起闲聊的。我是一路漫步,又发现来回慢跑的、练歌跳舞的、挥毫泼墨的、拉着二胡的、与宠物狗一块散步的,应有尽有,大家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甜美生活。

  南京城墙最大的特点,是与周边的山、水、林及历史纪念地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城市景观。朝左侧城墙下望去,便是始建于1952年的绣球公园。据悉,园内的石山呈球状,与狮子山成“狮子盘绣球”之势,并根据1347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卢龙山改名“狮子山”之时,为其取名“绣球山”而得名。只见园内湖水碧波荡漾,垂柳弯腰轻拂,红色、蓝色、绿色、紫色和白色绣球花争奇斗艳;晨练的人群舞动着舒展的身姿,享受着春天的温馨怡情之乐。园内有真山活水,绣球山、马娘娘脚印、东湖、廊、亭、桥、观鱼池、西园三岛等景点,增添了公园文化底蕴。

  仪凤门拐角的城墙处,是游客行人打卡的最佳位置。放眼望去,滨江风光尽收眼底。看到那屹立在扬子江畔狮子山巅的阅江楼,让我想起了它因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撰写《阅江楼记》而闻名天下,并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而位于仪凤门城墙外的《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南京静海寺纪念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议约地,它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院内有“三宿岩”、“天妃宫碑”、铜镜“史鉴”和警世钟等景点。静海寺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寺中有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前铸造陈放的“警世钟”,寓意“铭记国耻,警钟长鸣”,告诫后人落后就要挨打。而邻近的天妃宫,是明成祖朱棣为感谢天妃娘娘妈祖等诸神护佑郑和下西洋平安而敕建,现与静海寺同为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

  南京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具有650多年历史。城墙由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组成。其中,京城城墙全长约35公里,现存约25公里。在南京文保月暨世界读书日和江苏全民读书日到来之际,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开展了触摸、读书、聆听城墙故事活动。

  我虽是生活在城墙边的老南京人,过去只是偶尔抱着玩的心态上城墙。而正是日前在挹江门城墙下,无意中发现一块古砖上刻有当年制造文字记载,才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边逛边寻找并拍摄下来,回家闲时我再仔细琢磨辨认,拓宽了对城墙知识的了解,也增加了逛城墙的兴趣。为此,我针对目前城墙上标牌介绍过小、文字简单且掉色严重等不足,向管理部门提出让城墙文化锦上添花,成为另一道风景的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

  通过了解城墙的历史,激发了爱我古城的情怀。而在城墙上,具有“站得高、看得远,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觉,让我提升了精、气、神。看来,我已爱上了城墙。

标签:城墙;江门;城楼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