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2月16日下午,来自栖霞区9个街道的14组家庭在栖霞区委党校进行了栖霞区“PK垃圾分类 畅游紫金山”首届垃圾分类家庭PK赛,4岁的参赛小选手冯子桓现场将20来种垃圾逐一分类获得现场热烈掌声。
由于是家庭PK赛,比赛现场不少家庭都带着家中萌娃上台,萌娃们在比赛也成为亮点。
4岁的冯子桓和7岁半的哥哥冯子宸来自2号家庭,家住石埠湾小区的这一家人在家中制定了“劳动公约”:妈妈施开琴将家中垃圾分类的任务交给了小哥俩,家中但凡有垃圾,小哥俩就负责将它们分类至不同垃圾桶内。除了给家中垃圾分类,哥哥冯子宸每天还要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将垃圾送到小区的垃圾收集亭分开倒掉。
“我们家的理念是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母亲施开琴告诉记者,两个萌娃之所以能对垃圾分类如此熟悉,跟家中重视垃圾分类的氛围分不开。“孩子们每天完成任务后,需要在打印出的表格任务栏中打勾总结,做好了没有奖励,做不好会从生日费中扣除部分罚金。”施开琴说,之所以这样,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垃圾分类是每个大人、小孩都应该做的事情,是小区每位居民的义务,帮孩子们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意识。现场将20多种垃圾分类后,冯子桓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评委的表扬,不过评委也委婉地提醒小朋友:“干电池现在属于‘其他垃圾’,而非‘有害垃圾’,下次分类应分到‘其他垃圾’处。”
栖霞区首届垃圾分类家庭PK赛是在提升全区各个家庭对垃圾分类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的目的下展开的,继线上进行作品评选后,最终决选出来的14组家庭在比赛现场进行了“我与垃圾分类主题演讲”、“体验桶边督导员”、“变废为宝作品展示”等环节,选拔出2组家庭晋级南京市决赛。
56岁的叶厚林和54岁的王玉琴作为第一组上场的家庭展示了夫妻二人在小区垃圾分类中的心得。他们将家中喝完的牛奶瓶做成“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种垃圾桶模型。虽然这对夫妻上台还有些腼腆,但记者了解到,在社区从事保安工作的叶厚林早已是小区垃圾分类的熟练手了:他不仅早早将家中换上四种垃圾桶为自家垃圾分类,只要一有空,他和王玉琴就在社区垃圾分类亭义务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龙岸花园小区仅我所在的祥和苑就有5个垃圾收集亭,我们小区垃圾分类搞得很好,你们有空可以去看看,真得非常干净!”采访中,叶厚林不断地给自己小区的垃圾分类效果打Call。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栖霞区加快推进小区垃圾分类亭房建设,117个小区、250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已完成建设,另有106个小区、389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在建。截止12月16日,全区389个小区共设收集点1213个,每个收集点配备一名桶边指导员,所有小区指导员扫码打卡率达到99%,收运员打卡率为98.46%。
同时,全区目前配备的20辆家庭厨余垃圾清运车、5辆其他厨余垃圾清运车、6辆厨余垃圾转运车,22条厨余垃圾收运专线有效保证了各类生活垃圾的收运。据介绍,自强制分类至今,一个半月时间内,栖霞区共收运厨余垃圾3600余吨。
类似家庭PK赛等动员形式在栖霞区9个街道、389个小区、30多万户居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记者了解到,依托高效推进亭房建设、深化完善收运体系等具体措施,11月份,栖霞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全市主城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日后,栖霞区还将强化区、街联动,区、街两级落实专线专人处理垃圾分类举报投诉,聚焦问题整改,跟踪整改落细落实,并定期梳理《栖霞区生活垃圾分类有奖举报办法》实施情况,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同时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和服务水平梳理本行业本领域的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从源头上优化垃圾分类工作水平。
通讯员 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