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脚下,她用青春传递法律的温度
——记江苏苏沪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丁可
2025-05-06 13:2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程遥  
1
听新闻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2024年5月,江苏苏沪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王丁可看到《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支援计划》后,写在申请书中的第一句话。

  2024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26岁王丁可成为江苏省选派的30名青年律师之一,来到了坐落在活火山群脚下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司法所,在这片广袤的北疆大地上,开启了为期一年、意义非凡的法律援助征程。

  “我选择来到这里,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公平与正义。”王丁可眼神坚定地说道。

  千里援蒙 勇敢面对挑战

  从江苏到内蒙古,跨越千里,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对王丁可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乌兰哈达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中部,东与商都县七台镇接壤,南与贲红镇为邻,西与锡勒乡相连,北与乌兰哈达苏木毗连,行政区域面积587.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五万多。这里常年刮黄风,虽因近些年植树造林防风治沙,风里的沙尘少了很多,但自然环境还比较恶劣。

  刚到乌兰哈达,干燥的气候、饮食的不同,王丁可身体出现了不适,在这些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迅速调整状态,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法律人员缺乏,政府和居民大部分的法律问题都会找王丁可解答,这对王丁可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她没有畏惧,积极想方设法,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乌兰哈达大部分人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蒙语,语言不通给王丁可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面对语言问题,她没有灰心,一方面请会说普通话有人翻译,一方面努力学习蒙语,如今,她虽然蒙语说的不好,但已经基本能听的懂了,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了。

  由于察右后旗司法局法律人才不足,王丁可不仅做好司法所工作,还要负责局里法律咨询、法援案件承办、行政复议、合法性审查等相关工作,工作量很大,她从无怨言,而是当作锤炼自己的机会,各项工作做的井井有条,赢得了察哈尔右翼后旗司法局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称赞。

  法律援助 传递公平正义

  “家里的麦子快熟了,我们急着回家收麦子呢,可是老板一分钱工钱都没给我们”。去年8月初,刚到乌兰哈达司法所不久,四位来自来自甘肃的农民工就找到王丁可,请求帮助讨要工资报酬。

  经过详细的谈话,王丁可了解到,他们是经人介绍来蒙工地做搬土清草工作的,一个多月却没拿到任何劳务报酬,老板一再推脱并不现身。

  王丁可律师接到案件后,迅速梳理案情,固定证据,到法院进行起诉,在法院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四名甘肃农民工顺利拿到了劳务报酬。

  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四名甘肃农民工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王丁可的手说:“谢谢你,王律师,要不是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来到乌兰哈达司法所后,王丁可坚守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法律援助工作中,目前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30多次,用专业知识为普通人群撑起一片公平正义的蓝天。

  “注重案件办理的质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确保每一件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这是王丁可律师始终铭记于心的工作准则。

  援蒙以来,王丁可律师办公室每天都会有操着一口地道“乡音”的村民上门咨询,有的问草场界限问题,有的了解生畜死亡保险问题,她都不厌其烦一一解答,直到群众听懂弄明白了为止。她还经常深入社区、乡村,为那些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法治宣传 播撒法治种子

  3月8日,王丁可律师来到北道口社区,以“以法之名,致敬‘她’的时代”为主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综合案例,详细解读妇女在婚姻、家庭、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应享有的权利和遭受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在讲座中,王丁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并针对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可能遇到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家庭暴力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妇女们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做到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离不开法治宣传教育。”这是王丁可律师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王丁可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她深入学校、社区、企业,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法律咨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在学校,王丁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们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她的讲座深受学生们喜爱,每次都能吸引众多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在社区,王丁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争议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在企业,王丁可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讲解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依法合规经营。

  在每个月的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中,王丁可作为宣讲员,她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互动问答”的形式,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互动,现场气氛热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思维,还为校园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通过一系列法治宣传活动,王丁可在当地播撒下了法治的种子,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运用法律。矛盾调解 促进社会和谐

  去年12月5日,锡勒乡巴音嘎查村巴某、王某两户邻居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两户邻居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王丁可接到调解任务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先安抚双方情绪,待双方冷静下来后,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随后,她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周边邻居,确定了两户当事人宅基地的准确边界。

  调解过程中,王丁可从法律和情理两个角度出发,耐心劝说双方应该和睦相处,远亲不如近邻,因为一点小事伤了和气不值得,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王丁可自援蒙以来,共参与调解案件100余件,成功化解纠纷80余件,为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王丁可始终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暖。

  3月20日,王丁可正在后旗司法局值班,负责行政复议的工作人员拿着一沓新受理的肇事逃逸案件找到她寻求帮助。王律师通过翻阅申请人与警方提供的证据材料发现,申请人尔某虽被指控肇事逃逸,但是事发双方当事人的口供中都否认感知到事故的发现,监控录像中两车相遇时也未有肉眼可见的相撞或者因碰撞发生的抖动,只是因为另一方事故当事人怀疑两车相撞了,遂驾车追赶申请人,接着报警,后警方以交通肇事逃逸对申请人进行行政处罚。

  于是,王丁可向领导汇报案件情况,后在司法局的主持下,警方、申请人尔某及事故另一方共同就此案进行调解,最后以撤回对尔某的交通肇事逃逸行政处罚结案,维护了尔某的合法权益。

  在乌兰哈达司法所的这段时间,王丁可在法律援助、矛盾调解、法治宣传、法治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青年律师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绽放在北疆大地的一朵法治之花。正如她自己所说:“在这里的每一分努力,都让我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我希望能留下更多法治的印记,让这片土地更加美好。”

(程遥)

标签:公平正义;传递;法治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