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祎丨参赛
2025-09-28 18:44: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张永祎  
1
听新闻

  既然打乒乓是以球会友,那么在许多场合难免要进行对抗。对于熟悉的朋友,彼此知根知底尚可游刃有余,但遇到陌生选手,自己的适应能力就稍显欠佳,尤其在接发球环节难以应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变化,常因无法预判来球的路线与旋转方向而不知所措。球友们普遍认为这是比赛经验不足所致,给出的建议就是让我多参加各种比赛。

  事实上,他们有所不知,我原本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类比赛,甚至曾在全省系统乒乓球比赛中还闯入十六强。那次取得这个名次,常与我切磋的几位同事颇感不服。他们确属高手,各有来头:有人曾受训于市少年队,有人斩获过南京市职工乒乓球比赛名次,技术精湛,实力超群,但这次却都未能挺过两轮,实在可惜。反倒是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选手顺利闯关,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令他们心有不甘。他们认为这是片区对手水平悬殊所致:他们所在上半区高手如云,关关难过,道道是坎;而我所在下半区阻力不大,一路坦途,几乎未遇强敌,纯属幸运捡了便宜。我自知技术确实不及他们,平日交手也常落下风,但比赛规则就是如此,不管你怎么说,你得靠自己一分一分拼出来,再弱的选手也得把对手打掉才能胜出。首轮被我淘汰的对手其实就相当难缠,他的打法很特别,中远台技术尤为突出,你打不死他,他反戈一击却能置你于死地。那场比赛打得异常艰难,也格外消耗心神。如果输给他,我们或许只是萍水相逢,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但赢了之后,我们反倒成了好友,这大概就是不打不相交。第二轮他竟专程赶来观战,不仅为我加油助威,而且一直目不转睛,坚持到比赛最后一刻。更意外的是,第三轮角逐时,他又默默站在了我身后,成为那种不离不弃的后盾和支撑,助我屡屡打出许多出其不意的好球。

  我深知自己仅处于业余中档水平,遭遇强手难有胜算,若能碰上旗鼓相当的对手,或可超常发挥。当年在办公大厦举办的单位联赛中,我正是凭着那股矢志不渝的闯劲、坚持不懈的韧劲与软磨硬泡的干劲,竟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诚然,当时诸多高手因公务缺席或退赛,使我的晋级之路少了蜀道之艰,最终意外迎来众人瞩目的高光时刻。当球场球台尽撤仅余一桌时,那种真正脱颖而出的巅峰体验至今铭心难忘。常言道“人生难得几回搏”,此番搏出的成绩,正是跋涉千山万水的见证和绞尽千方百计的写照。最终历经五局鏖战,虽止步亚军,却已远超自我预期。这枚奖牌始终珍藏至今,成为我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勋章。最近偶遇当年赛事组织者,他仍啧啧称叹:“你乒乓球打得真不错!”

  近年来,我常与几位球友切磋球技,却很少参与正式赛事。尤其随着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我对外界的发展确实不熟悉、不了解,依旧沉浸在自娱自乐的氛围里,肯定难以突破自我。

  恰逢单位组织参加省级机关乒乓球比赛,我有幸被选为代表单位出战的选手。我们提前一个月便投入赛前集训,不仅进行高强度训练,还专门模拟实战,邀请众多高手进行对抗演练。比赛当日步入人头攒动的赛馆,只见每张球台前都围得水泄不通,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跃跃欲试,尚未开赛便已剑拔弩张。这次比赛以团体赛为主,领队安排我第二个出场。说实话,起初内心颇为紧张,毕竟久疏战阵,加之团体赛承载着集体荣誉,远非单打仅关乎个人得失,丝毫不敢懈怠,处处谨小慎微。但赛场就是这般奇妙,越是紧张越易失误,越是失误愈发紧张,开场时连发球都大失水准,更遑论组织有效进攻了。但随着比赛深入,我不仅能“知己”,更能“知彼”,渐渐洞悉了对手的破绽。对方看似技术全面,攻守兼备如“十项全能”,实则银样镴枪头,花架子比较多,表演成分也非常重,动作优美却难以奏效,许多攻势最终徒有其表。当我鼓起勇气发起冲锋,化被动为主动,接连打出几个好球时,自信犹如春潮奔涌,身心随之轻盈舒展,思路愈发清晰。我开始稳扎稳打,发挥技术特长,终于打出了应有水平。就整体实力而言,对方本或许胜我一筹,球路也更纯熟,但现场发挥无法径情直遂,逐渐陷入困境,我竟意外取胜。为团队斩获一分本就是我预期的目标,如今心想事成,岂不喜气洋洋!特别是听到现场稀疏的掌声,看见领队欣慰的笑容,心中自然涌起难以抑制的喜悦。

  近日参加江北新区乒乓球赛,我遭遇了两位实力不俗的女选手。“谁说女子不如男”,如今许多女选手的水平确实令人刮目相看。第一位以正手快攻见长,发力精准如秋风扫落叶,我刚勉强挡回一球,她第二板便已裹挟风雷而至。但其反手恰成软肋,我便避实击虚,持续施压,始终避开其正手,令她无从施展优势。赛后她坦言,反手被控得死死的,正手鲜有进攻机会,且我推过去的球带有下旋力,稍有不慎便易下网。其实身为男选手,即便战胜女选手也未必值得夸耀,更何况我们时常还不敌她们凌厉之势力!

  若说第一位难缠,第二位则更令人棘手。她使用长胶球拍,此类对手我们平日鲜少交锋。因长胶旋转轨迹与常规胶皮相反,比赛中极易受其干扰而自乱阵脚。她攻守兼备,从容不迫,左右调度,游刃有余。起初我尚能勉力周旋,打一板、搓一板,几个回合后便力不从心。情急之下灵光乍现,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球拍正面是反胶,背面恰为长胶!当即翻转球拍,以长胶回击。或许已惯于对阵反胶,面对突变的长胶回球,她顿时方寸大乱。我趁机追回几分,形成对峙局面。但她终究是长胶老手,待摸清球路便重掌主动,以快上手,以快压制,我因不及防范终告败北。此役最大收获,是让我决心摒弃过往回避长胶选手的习惯,主动涉足这片陌生领域,以求尽快掌握应对非常规打法的门道。

  受邀与多位业余“球王”对阵的非正式赛事现场,确实汇聚了众多顶尖业余高手,他们在各自领域皆声名显赫。我抱着学习心态上场切磋,却深感差距如隔天堑。他们的发球诡谲多变,令人难以预判,球场俨然成为其纵横驰骋的疆域。挥拍间,球路在桌台上波云诡谲,变幻莫测,旋转强度远超平常的想象。所谓高手,在于行云流水般衔接各种套路,落点精准,指哪打哪。这般胸有丘壑的磅礴气势与应变能力,实为千锤百炼的结晶。他们见我搓球便起板抢攻,遇我推挡即刻发力猛冲,战术意图与执行浑然一体,整个攻防体系天衣无缝,令人目眩神迷。当日还有几位专业选手与“球王”进行对阵,后者同样窘迫困顿,不堪一击。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抵如此。最终在江北球王与南京工程信息大学乒乓特长生的表演赛中,前者竟被压制得苟延残喘,宛若其碾压我时那般几无招架之力,令人深悟球技永无止境,同志仍需努力!

  还有一次比赛经历更加刻骨铭心,我本是第三号选手,但领队洞察对方布阵后,当机立断调整策略,直接派我打头阵。交手数回合便深知,我们全然不在同一层次,差距判若云泥。但既然已经站上赛场,我必全力以赴对待每一球。对手基本功炉火纯青,攻防滴水不漏,速度、力量、角度皆臻化境,他如调度棋子般以精准落点迫我满场飞奔,仿佛被无形丝线牵引着狼狈绕场。几度左支右绌之际,胸中憋着的那股狠劲催我扬鞭奋蹄、迎难而上,觑准时机便雷霆出手,接连轰出精妙攻势,防守亦愈发沉稳,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尤其当他祭出一记雷霆万钧的扣杀,竟被我横拍稳稳封挡,霎时斗志如虹。虽最终难免憾负,却已倾尽所有打出生涯巅峰水准,心底翻腾起“虽败犹荣”的激越。赛后惊悉对手竟是省级机关男单冠军,方豁然彻悟,原来自己骨子里还蛰伏着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蛮劲。

  参加比赛是成长的加速器,竞争淬炼是进步的催化剂。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参赛能激发全部潜能,迸发全部能量。与多元对手交锋更能洞见广阔世界与多样风格。更重要的是,比赛如同明镜,能够清晰映照自身局限与不足,推动持续警醒并积极改进。因此,每次参赛经历都将激励自己向更深处拓展身心能力的崭新疆域。

标签:选手;比赛;对手
责编:钱海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