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难挡,到江海一隅,偷得两日清凉,听专家讲张謇与日本、当下中日关系,躲在张謇企业家学院幽静的房间里乱翻书,看到乔林生的《东亚国际关系与日本》,思绪纷纷,在日本投降80年这一时间节点,做一读书札记,梳理历史云烟,分享各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就是史称的二战胜利80周年。八十年前,就欧洲而言,是打败德意法西斯,重新构筑欧洲秩序。柏林被占领,此后是冷战开启,马歇尔计划,柏林墙,北约、华约、欧盟,东西德实现统一,苏联解体,直至冷战结束。如今的欧洲,虽然不断被美国敲打,俄乌战争迄今还没有停止的迹象,但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却运行有年。科斯塔、冯德莱恩一同来华访问,他们自然是代表欧洲利益,有备而来。再来看亚洲,当年还在二战推进之中,开罗会议召开,敦促日本投降。此后又有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再后来是太平洋上盟军与日军的殊死较量,广岛与长崎被投掷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发起反攻,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在1945年8月15日,此后在9月2日正式签字,时光流逝,时针已经拨过八十载春秋寒暑。
不同于欧洲德国的被占领模式,日本是美国为首的盟军单独占领,重建秩序。当时在日本刚刚投降之后,以美国主导的盟国就其赔偿问题、靖国神社问题、国家政体问题等都有考量,也有处置方案。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其中在第11条规定中就提道:“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初期对日方针》也明确指出,“凡是非日本和平经济或供应占领军所必需之货物或现有资本设备及设施,皆应移充赔偿之用”,而且只有“日本以外的远东各国工业迅速发展,才是防止日本再度发动侵略战争之最佳保障”。美国当时的意图非常明显,既要从根本上消除其军事上的敌人和经济上的竞争对手,又要利用赔偿复兴日本周边国家,扶植中国等亚洲国家,以制约牵制日本。1945年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四周年纪念日,美国公开发表鲍莱使节团拟定的《日本赔偿即时实施计划》,俗称“鲍莱中间报告”或“鲍莱中间赔偿计划”,该报告明确规定禁止日本生活水平超过其侵略过的亚洲国家,建议日本生产规模应维持在1926-1930年的水平。同时要将日本的陆海军工厂、飞机、轻金属、轴承工厂的全部,以及钢铁、机床、造船、火力发电厂的约一半,作为赔偿设备予以拆除并运往中国、菲律宾以及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其他国家。1946年2月,美国国务院、陆军、海军三部协调委员会对“鲍莱中间报告”进行审议和修改,于11月17日发表了“鲍莱最终报告”。根据这一报告,日本需要拆迁的各类工业设备总额为24.66亿日元(1939年价格),约合30亿美元(不含在外资产)。日本学者内野达郎认为此报告“其内容之苛刻,实际上是要把日本拉回到原始的农业国发展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决策当局,基本上遵守了《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客观上代表盟国履行着惩治侵略的职责,“鲍莱报告”也正是体现了惩罚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解除日本战争能力的精神。应该指出,即使是该报告提出的赔偿额,也远远难以弥补日本侵略亚洲各国所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和以数千亿美元计的物质损失。但此后因形势急剧变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49年12月30日,杜鲁门总统通过“亚洲形势报告”,此后朝鲜战争爆发,东西方冷战在东亚发展为“热战”,美国不断调整针对日本的赔偿计划,此后的所谓旧金山对日和约,针对日本,虽有一定的赔偿表述,而实际上是逐步削减日本赔偿,甚至放弃赔偿。美国以自身利益为要而无视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令日本在履行赔偿责任反省战争罪责上缺乏应有认知,留下诸多难题,长期成为日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发展正常关系的严重障碍。30年前,有一日本学者金子道雄曾说,“如果不解决赔偿问题,亚洲的战后问题将无法结束”。
战争赔偿问题在美国的偏袒之下就此不了了之,而靖国神社问题也是因为美国的纵容与暧昧,多次发酵,成为日本与中韩等国间的重大政治障碍,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日美关系中难以回避的一大问题。日本战败,靖国神社本应废止,美国也清楚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用以愚弄笼络煽动国民效忠天皇慷慨赴死的御用工具,日本也深知靖国神社存在之日不多,故在1945年11月20日举行临时大祭,裕仁天皇参加,不无最后告别之意,参加者竟然有200万人之多。1945年12月15日,麦克阿瑟发布指令,宣布废止国家神道,日本实行政教分离。但日本反复纠缠,软磨硬泡,最终靖国神社得以存留,盟总有一机密文件《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称,“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恐怕反而会增加事端”。此后的美国就愈演愈烈的靖国神社问题,沉默,放任,纵容,顾左右而言他。1978年10月17日,日本右翼势力更是把东条英机等14名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的灵位,偷偷塞进靖国神社。1951年10月,吉田茂首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先河,1975年8月15日,三木武夫首相以私人身份前往参拜。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带领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震惊世界,还引发了违宪诉讼。
日本修宪问题也与美国有关,安倍晋三上台执政后,将修宪作为其最大政治抱负,猛力推进。美国起初乐观其成,推波助澜。后来的美国政府似乎也有所警觉,日本若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邪路,毕竟也不大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日本修宪,似成不可逆转之势。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曾有人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但也基本上是雷声有、雨点稀,而伴随着中国已经十五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不争的事实,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崛起,日本的焦虑与不安,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多;更何况,中国与日本还有钓鱼钓的问题、中国还有实现统一大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