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鸣是当代中国著名女联家,现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诗联界有个共识,叫作“以作品说话”。她的诗联作品,在当今诗坛联坛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个性鲜明,清新雅致,犹如春风扑面,令人陶醉。她曾荣获中央电视总台等举办的“诗词中国”大赛一等奖,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主办的“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优秀奖;多次获《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奖,及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2020年度金奖。
这些顶级荣誉,足以彰显她的诗联成就。荣誉与作品是相辅相成的,作品赢得荣誉,荣誉褒奖作品。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秀外慧中的气质、汲古知今的底蕴,察微知著的感悟,还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辛勤耕耘,方有收获。正如她自己写的《吟联有感》:“常对溪流思以海;自将甘苦砺成珠。”涓滴水流汇成大海,守得寂寞方成事业,个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她以精品对联奉献给社会,令人生敬佩之情。
从魏艳鸣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浓郁的三气,即豪气、文气和灵气:
十年军旅生涯经历,铸就了她的军人风姿,巾帼风采,作品中豪气干云。“诗情轶荡风云外,豪气冲凌宇宙间。”(明代李燉诗句)
南京大学硕士学历,造就了她的知识渊博,眼界开阔,作品中文气氤氲。“诗思烨烨生花散,文气浑浑见锦还。”(清代吴宖默诗句)
浸润诗联深厚阅历,成就了她的感情细腻,思考深刻,作品中灵气充盈。“楼挹山光临睥睨,窗含灵气接虚无。”(明代梁绍裘诗句)
近读她的对联新作,琳琅满目,珠圆玉润,反复吟咏之余,一树繁花撷其几朵作一赏析,意在探索她的创作之路,亦为我辈学联之思。
南京栖霞山
月澈江声,独随钟杵传千里;
山衔文韵,争向枫笺题六朝。
赏析: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号称“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以风光和人文闻名天下。栖霞寺有1500多年历史,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祖庭。“栖霞丹枫”名列金陵新四十景,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作者抓住“寺”和“枫”这两个核心元素,演绎出栖霞山独特的风光和韵味。22个字,字字不离主题,既有画面感,又具想象力。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古有今,有虚有实,月、山、声、韵、杵、笺等物象和意象,将山的精髓融入其中,空灵生动,引人入胜,写出栖霞山超然物外的禅意和神韵。写到这里,忽然想起《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此联的“传”太俗,题无理,但其中奥妙,堪耐咀嚼。
玄武湖并蒂莲
携万千天地菁华,清自泥中,翩翩宜雨更宜月;
并多少光阴故事,开于心上,脉脉是情不是花。
赏析:
生成几率仅十万分之一的南京玄武湖并蒂莲,近几年接连出现,是也珍稀,亦为祥瑞,一时轰动金陵,观者如云。此祥瑞之花不可无联无诗,此联即为吟咏并蒂莲的佳作上品。携……菁华,天地间仙气汇聚成美丽;并……故事,悠久的古都回首着繁华,一空间一时间,写尽风流,聚焦当下,“并”的不仅是花,更是情。接以“泥中”“心上”,将“而不染”的风骨升华为空灵的意境。结句“翩翩”写姿,“脉脉”写情。宜而更宜,是也不是,前句以递进手法写出并蒂莲的可爱,后句以否定的手法突出并蒂莲的高洁。这不是一朵普通的荷花,而是寄托人的感情,向往美好生活的生动画面。
淝水之战
百万甲应声而溃,笑鞭影空投,向背何曾归马上?
一枰棋破局以生,为东山长挺,衣冠从此盛江南。
赏析:
淝水之战发生在作者祖籍家乡,此著名战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曾经的军人之眼界,审视这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思考了“人心向背”这一重大思想。一“溃”一“生”,胜负了然,别开生面;一“笑”一“挺”,贬褒有度,旗帜鲜明。起句的“百万甲”对“一枰棋”,把金弋铁马写得波澜壮阔而又轻松自如。结句的“何曾”“从此”,提示了战役自身到治世方略,战场胜负到长治久安的过程和影响。两个人物半隐半现,一是前秦苻坚,狂妄自大;一是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战役的结果是中原文明得以在江南地区存续和发展。历史不仅由胜利者书写,更是顺民心者书写。由此,全联高瞻远瞩,意义积极,“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上联问,下联答,联味清新而隽永。
扬州瓜洲渡沉箱亭
一心人难得,负心人偏有,恸千载犹传,江上玉人随碧水;
椟中宝皆钟,眼中宝谁珍?憾几身独悟,世间至宝乃真情。
赏析:
位于江苏扬州的瓜洲渡,是冯梦龙《三言二拍》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地。杜十娘曾泣诉:“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作者根据人物和事件,有感而发,重在抒发“世间至宝乃真情”的感悟。上联以“难得”“偏有”起句,概叹世事的无情,一个“恸”字,寄托了对杜十娘的深切同情,也使作品切合“沉箱亭”主题。下联以“皆钟”“谁珍”,发出了灵魂的拷问,尤其令人震撼。作品以杜十娘而至天下人,以江上而至世间,由碧水而至真情,大转折大回环,围绕一人一事而尽情演绎,值得“传”更值得“悟”。
浦口火车站
看岁月匆匆来匆匆去,算寻常误会深情,百余载沧桑,总为梦底笛声醒;
问世上何者轻何者重?纵多少名流贵要,万千番聚散,偏只人间背影留。
赏析:
我入伍时长江大桥尚在建造,途中在南京浦口火车站吃了一顿兵站送来的晚饭,由此留下深刻印象。读了此联,更觉亲切。此站建于1914年,见证无数风云变幻,收藏无数岁月故事,尤其是朱自清《背影》中父亲形象。上联起句即写出车站曾经的繁华,熙熙攘攘的乘客中,多少悲欢离合,总为岁月消磨,然汽笛的鸣响,始终回响在人们的记忆中。下联起句设问,轻者重者,都如匆匆过客,唯有《背影》中的背影,为一代又一代人所景仰,背影者,情也。整联的思想性逐渐升华,到此达到高潮。
题苏东坡
何虑生涯梦憾,显荣不惑本心,困顿不移初志,抱以真怀,千年吟啸穿风雨;
岂惟文学峰高?来处且从苏轼,归途且看东坡,成其大道,一种精神贯古今。
赏析:
写苏轼的诗联汗牛充栋,作者独辟蹊径,抓住苏轼的人生态度来写,可谓引泉一涧,入木三分。上联写他的政治生涯际遇,化用《定风波》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种豁达的胸襟,是本心和初志的表现。下联写他的诗词创作心路,坎坷经历成就了他的文学高峰,大道终从笔下开。二三分句看似轻松,实则厚重。苏轼谪贬黄州,在城东东坡开垦躬耕,自号东坡居士。这一来一归,实现了苏轼人生的一大转折,沉浮之中,而洒脱豁达,脱胎换骨成了苏东坡,“东坡”成为人生一种新境界。以最韧的精神力量支撑自己,以最美的精神财富留给世人,这就是此联塑造的苏东坡形象,雅而切。
题林徽因
有才华者无如其美,有美貌者无如其才,秀而兼慧,韧而兼刚,四月天中奇女子;
居世境时处之若诗,居诗意时处之若世,兰赋以馨,莲赋以韵,千寻瀑下绝尘花。
赏析:
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亦是传奇人物。作者围绕“才华”和“美貌”,写出一个兼而有之的女性形象。更精彩的是,作品化用林徽因经典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大大地增强了感情色彩和联意升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写活了”是此联最大特色。前二分句的反复、交织吟咏,效果极佳,给人以美的享受。四五分句画龙点睛,意在赞美秀外慧中,如兰似莲的人物品质,直接而恰当。全联以诗意语言、质朴叙述、恰当评价,使人在中国无数妇女典型中,一眼认定,她,就是林徽因。她,就是令世人崇敬的林徽因。
梅子
以盐相佐,堪调鼎鼐;
与酒同温,合伴英雄。
赏析:
梅子,即梅树的果实,一种非珍贵而又有名的果品。作者能将小小的梅子,写出家国情怀、英雄气概,并非着意拔高,故弄玄虚,而是字字有着落,句句有来历。上联的盐、梅是古代调味品,《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调鼎鼐喻指治理国家,政治名人称为调鼎手。明代诗人洪暹有句:“廊庙未穷调鼎手,麒麟曾策柱天功。”下联亦有典,出自“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至今尚是名言。此联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用典手到擒来,不露痕迹。全联未提梅字,处处切梅。避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金银花
居俗尘犹抱朴含真,若品韧德馨,又何妨富贵其形,清凉其性;
立大道须驭繁以简,纵藤缠蔓绕,终不负两花一蒂,双色一心。
赏析:
我对金银花情有独钟,手植一株今年大放光彩,所以看到作者写此,认为观察细致,形神兼备。金银花一蒂二花,金银两色成双成对。起句用“居俗尘”赋以亲切感,用“立大道”赞以高品格,立意鲜明。平凡与高尚同在,简朴与纯真一体,藤缠蔓绕写实,品韧德馨写虚,虚实结合,引出结句三字领引两句自对,不但文采斐然,更显意境空灵。写其形而赞其神,使联作升华到思想的高度,岂是一朵小花乎?
瓜洲古渡
问它天际千帆,心月为谁明渡口?
记取诗中一字,春风从此绿江南。
赏析:
地处江苏扬州的瓜洲古渡,千年历史中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和传说,被称为“千年诗渡”,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安石《泊船瓜洲》都与此有关。作者风格一转,未直写瓜洲古渡,似是立在古渡口,向着天际,以“心月“来诉说心中的感慨。“心月”本佛家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恰如《春江花夜月》抒发的心境,一个问句,既是自问,也是问人,有“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寓意,而余味绵绵。下联似与瓜洲古渡不相干,熟悉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数番斟酌方选定“绿”字,写的就是瓜洲。由一诗一字而赋予古渡以深意。一字在诗中,千帆在天际,在合理与不合理中,蕴含的情感由此喷发。以质朴的文字,平淡的语言,写出幽远的意境,孤高的襟怀,是需要功力的。
徐玉基,安徽徽州人,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楹联学会顾问,中华楹联主评。楹联作品曾获中国对联创作奖,入围甘棠奖,多次获全国征联一等奖及各奖项。楹联理论文章多次入选全国楹联理论研讨会并获奖。多篇楹联赏析文章发表于学习强国等媒体。主评对联征联百余次。
魏艳鸣,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军旅十年,现居南京。江苏十佳女诗人,中央电视总台等举办的第四届“诗词中国”大赛一等奖,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优秀奖;多次获《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奖,多次获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2020年度获金奖。出版有个人诗联作品集《燕鸣春风》《燕剪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