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一天,春光明媚,气温宜人。我和弟弟从老家淮北市出发,驾车前往山西省万荣县看望己分别数十年的堂哥。弟弟驾驶着刚刚换新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开得十分轻松。我们在连霍高速公路上一路西行,途中经过两次换电,顺利到达呼北高速公路李家大院出口,这里距离堂哥家所在的村庄仅有十二公里。离开高速公路出口,我们进入了花的海洋,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正在开花的果树。一片片鲜红色是盛开的桃花,一片片雪白色是绽放的梨花和杏花,还有一片片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在漫山遍野的田地里,种植的都是各种果树。这里的果树林规模之大,生态环境之美,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撼。我对弟弟说:“怎么也想不到,在山西的黄土高坡上会种植这么多果树,会有这样优美的生态环境"。
我们随着导航到达堂哥家所在的卓立村,堂哥的大女儿爱苹正在村口等待着迎接我们。进入卓立村,又一次颠复了我的想象。在我的记忆里,堂哥和村民们住的是山坡上的窑洞,而眼前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庄的沥青街道宽阔整洁,道路两边整齐地排列着一座座农家大院。每家院子前都建有一个几米高威武挺立的大门,看上去十分壮观,村民的住宅基本上都是二至三层楼房。我们沿路欣赏着一户户农家大院,被这里的建房风格所吸引,更为山村农民生活的富裕所惊叹。堂哥家的大院坐落在村边的山角下,大门前是一片空地,可以停放几辆汽车。院子面积二亩多地,建有北屋、东屋、农机房、饲养房和厕所,都是用砖瓦和混凝土建成。堂哥己有八十多岁,由于以前干农活劳累过度,腰部和腿部都留下伤病,行动不大方便。我们分别多年后相见,心情都十分激动。堂哥硬撑着下床同我们拉手问好,坐下来聊起离别多年的往事。
堂哥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父母去逝、生活困难而离开家乡,他与本村另外两位小伙伴一起来到山西。他能吃苦、很勤劳,又会做点手艺活,在这里结婚安家,扎下根来。因为路途遥远,他几十年来只回去过两次老家。堂哥告诉我们:以前这里是个穷地方,土地高低不平,常年缺水,靠天吃饭,庄稼收成比较差,时常吃不饱肚子,更没有其他收入。以前,全家八口人挤住在山坡上的窑洞里,生活条件艰苦。后来党和国家开始扶贫攻坚,组织引导农民栽种果树。国家又取销了农业税,农民的日子慢慢的好起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里的果树越种越多,农民靠销售水果赚了钱。前些年,村民们经常为自家生产的水果销售而发愁。头脑灵活的人租车把水果运到外地销售,没能耐的只能坐等客户上门收购,价格被压得很低,每年都有一些水果卖不出去而烂掉。这些年情况大不一样了,政府把黄河水引灌上山,还为果林铺设了管道,进一步提高了果树产量。同时政府还把公路修到了村庄,交通十分方便,信息也发达了,可以在网上销售水果,全国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纷纷上门收购,再也不用为水果销售犯难了。
侄女拿出自己家生产的苹果,削掉皮让我们品尝。苹果又甜又翠,水份充足,没有果渣。我和弟弟一致称赞这里的苹果好吃,与在城里买的苹果有不一样的味道。侄女介绍说:这里的苹果品种好、日照时间长,含糖份多,所以吃起来口味特别好。侄子建华告诉我们:他家有十几亩苹果树,又承包了别人的十多亩果园,年产优质苹果十万斤左右,销售额二十多万元。原来生产的苹果卖不掉,在自家挖的土窖里储存,时间长质量就变化了,还会损坏不少。现在不少村庄建起了冷库,苹果收下来就存放在冷库里,较长时间不变质。现在县城附近还建起了汇源果汁企业,掉落和受伤的水果也可以销到厂里,大大提高了果农的收益。他原来在苏南的一家饭店当厨师,月工资八、九千元,现在种苹果收入更多,他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里专门管理果树。他的弟弟妹妹常年在南方销售苹果,一家人靠果树致了富。
在堂哥家叙了一会家常后,侄子建华、侄女爱苹和侄女婿小廉三人陪同我们到卓立村附近的文旅开发区参观。开发区坐落在海拔约1411米高的孤峰山山坡上,环境十分优美。孤峰山有当地著名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被评为4A级景区。开发区依山而建,由北京三益集团投资开发,目前己建成的项目主要以教育培训和学生研学为主。我们在园区内参观了教学大楼、文化活动和体能训练等设施,观看了学生正在进行训练的场景。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开发区正在推进的旧村落改造项目。他们把原来的旧山村改建成为集生态旅游、康养度假和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通过投资建设,这里的环境更加优美,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升级,成为适合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美丽乡村。在来往开发区的途中,我们看到路边的山坡上有一排排陈旧闲置的窑洞。侄女向我们介绍说,这些窑洞就是以前村民们住宿和生活的地方,见证了他们以前生活的艰辛。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当地政府扶持农民改良土地,改变种植方式,大力推动水果种植,提高了生产效益。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政府组织引导村民搬出窑洞,在山下建起住宿和生活条件完善的农民新村,家家住上砖瓦房、用上自来水,村上建有卫生所和小商场,方便了村民看病和购物。
从开发区回到村里,侄女夫妻俩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看看。他们家建有两幢二层楼房,面积三、四百平方。他们的两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后安排在运城市里工作,家里这么大的房子只有夫妻两人居住。他们不仅种植了十多亩苹果树,还与别人一道投资建起几幢种植香菇的大棚,利用修剪下来的果树枝粉碎后种植香菇,收益也十分可观。侄女家所有电器一应俱全,冬天使用锅炉和温气片取暖。家里还买来一辆轿车,夫妻俩经常开车进城看电影和逛商场,生活与城里人相比没有多大差别。
在我们没有到来之前,侄女爱苹就在万荣县宾馆为我们订好了住宿房间。傍晚时分,侄女夫妻俩和侄子建华要陪同我们到万荣县城就餐。我和弟弟要求在堂哥家里吃饭,他们坚决不同意。侄女说:“现在村民生活条件好了,手里都有点钱,家里来客人一般都要到城里招待"。侄女在县城找到一家比较大的餐馆,精心安排我们品尝当地的特色菜。第二天上午,在他们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的飞云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院和后土祠,对万荣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增加一些了解。侄女介绍说:运城地区文化古迹和著名景点很多,4A级景区就有二十余个。他们一再挽留我们多住几天,再到其他景点看看。我告诉他们,这次来万荣县看到你们生活条件这样好,我们放心了,以后还会常来看望你们。临行前,堂哥和侄女侄子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他们自产的苹果和当地土特产,把我们车上装得满滿当当。
此次山西之行让我感触频深,亲眼目睹了这些年来我国西部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亲身感受到农村扶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内心里为农民兄弟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