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脉|南麻小地方走出大人物
2025-03-07 09: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陈志强  
1
听新闻

  南麻,现为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一个社区,位于吴江区西南部,原为吴江二十三镇之一,2003年12月并入盛泽镇。

  江南运河中线烂溪自西南向东北,从浙江乌镇而来,经过桃源、铜罗,穿过东西向的麻溪,流经原属南麻的西庄、东庄、下庄等村,然后流经坛丘、盛泽西境新镇区、平望万心村、草荡,融入平望新运河和莺脰湖。

  (烂溪旧影)

  后梁开平三年(909),吴江置县,南麻地域隶属吴江县澄源乡。明弘治元年(1488),南麻地域分属吴江县澄源下乡管辖下的十七都和十九都。清雍正四年(1726),十七都中心地南麻所在的澄源下乡划归震泽县,十九都也划归震泽县。此区划一直延续至清末。

  南麻集镇在宋代就具雏形。据清康熙《百城烟水》记载,南麻的长庆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明弘治年间(1488—1505),南麻形成集镇。以善庆塘桥(俗称南石桥)北堍为发端,逐渐向四周扩展,方圆16个村团团环绕于四周。

  镇周有两漾一溪环绕,四面临水,宛如一片荷叶飘浮在水面上,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有“荷叶岛”、“小南洋”和“水上绿洲”的美称。清初进士张尚瑗作有题为《南麻》的诗:“韶光宜夏浅,病体惬朝喧。水脉南来洁,莎痕雨后繁。渔庄多晒网,蚕市少开门。得过且还过,依稀辨鸟言。”诗中对南麻的“水脉”、“渔庄”、“蚕市”等风物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今日烂溪河)

  南麻与周边带有“麻”字的水系有着因缘。南麻漾,位于南麻东部,面积1.23平方千米,麻溪穿此漾而过,南麻之名即因地处南麻漾畔而得名。

  麻溪,源出南麻漾,四亭子以东又称青溪,全长17.4千米,自南麻漾东行4.5千米,在四亭子与烂溪交会,复东行10.2千米至浙江王江泾北入运河。该溪在南麻境内自白花港口至圣塘港口长5千米,是南麻贯穿东西的干流,把镇域分成南北两半。

  北麻漾,又名麻漾,位于南麻之北,漾跨震泽、梅堰、坛丘、南麻等地,面积10.30平方千米,南麻的沈家、龙泉、北麻三个村就在此漾南岸,沿漾堤岸长3200多米。

  南麻虽是个小地方,但在历史上才人辈出,明清两代有进士7名,举人14名,官至正二品的即有3人。其一为陈天祥(?-1516),字元吉,明弘治九年(1496)中为进士,授山东青州府推官。后入京为监察御史,再外调为西安知府。继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接着赴天津整饬军务,封太仆寺少卿。后加封左佥都御史,巡抚贵州。继又加封为左副都御史,升为陕甘宁三边总督,皇帝赐予蟒衣,以示恩宠。不久,又任命为闽浙二省盐道,途经家乡吴江,于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二十六日病逝于家中,赠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在世时有治绩,百姓立生祠祀之。

  其二为吴家骐,字骏起,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雍正元年(1723)为《圣祖实录》纂修官。次年督学湖广。雍正九年,迁左赞善,为《三朝国史》纂修官。雍正十三年(1735),选为内阁学士。乾隆帝即位后,充任《世宗实录》副总裁官。乾隆元年(1736),授礼部右侍郎。著有《双砚堂集》十卷。

  其三是范灿,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字电文,号伯轩,初授庶常,改知直隶大兴县,历山东莱州、江南安庆知府,擢升江南庐凤道,转任河南布政使,入为副都御史,后晋工部侍郎。著有《乐志堂集》。

  值得一提的是南麻在清初还出了一个著名的文学家钮琇(1644—1704)。钮琇,字玉樵,清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生,历任河南省项城知县、陕西白水知县、广东省高明知县。钮琇为官清廉,颇有政声。任职项城时,对项城的人文地理相当熟知,曾对项城做出“自古项城多旷士”的评语。当时项城百姓为免赋税大都逃逸,钮琇遂捐俸添置耕牛、种子、农具等,劝百姓复业。在高明时,他招纳强盗守御城池以赎罪,对贫苦之人计口授食,县境遂宁。康熙四十三年(1704),钮琇病卒于高明县令任上。“旅榇萧然,数年后方得归葬”。高明百姓祀钮琇于名宦祠。

  (钮琇)

  钮琇博雅工于诗文,著有笔记《觚賸》八卷、《觚賸续编》四卷,书中所记以人物故事、诗话为主,其中多篇是记述有关吴江的,如记述北宋枢密使、曾与王珪并相的吴充其墓在吴江青云陶墩古村落,又如记载盛泽名媛柳如是与明末复社领袖、文学家张溥相会于垂虹桥的轶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觚賸》为文“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另钮琇著有《临野堂集》《文集》《诗余》《白水县志》等,均入《清史列传》,并行于世。当代权威工具书《辞海》收有“钮琇”条和《觚賸》条。

  (沈求我故居)

  在当代,南麻沈家村有沈求我(1917—2001)。1935年,沈求我从上海光华大学肄业,赴日本神户高等预备学校学习。1936年回国。1938年后,历任抗日艺术队队员、军医学校三分校教师、海军总部医务处专员等职。1945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1981年以后,历任民革中央副秘书长,第七、八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第九届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近年,沈家村修缮了沈求我故居,并予以陈列布展,向外开放。

  (美丽的沈家村)

标签:沈求我;项城;进士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