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力余 | 君耽古刹无凡韵——范曾《题林凡、王影<罗浮百咏>》研读
2025-01-10 13:3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题林凡、王影《罗浮百咏》

范曾

  回忆,爱情之无尽藏也;寄回忆于韵语,美奂之至高境也。韵语而至七律,其难在华不伤质,整而能疏。读林凡百咏,其情弥深而其境信美,避实相之端倪,呈禅家之幻域,蹑灵胎于香国,追魄奴于众芳,课虚叩寂以述往迹,非高人作手何能致此?要之,美玉不琢,好诗不评,微余范生,何敢续貂?乃勉为《金缕曲》一首,示钦示欣,以颂以祷。词云:

林凡先生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95年“林凡书艺外展”开幕,启功先生亲临指导。

  何处登楼意?

  记罗浮,醉梅孤洁,雁寒收翅。

  涕泪平生惟知已,零落诗酒驰思。

  借百律长吟揽辔。

  沧海朱桑真绮梦,说怆然刻骨铭心事。

  风习习,连心帜。

  浩波劫馀无多恚,

  只孤踪梦飘南浦,情存弦瑟。

  大笔曾经舒气象,毕竟高人华致。

  悬万里寒香深寄。

  雄空壮海云和乐,

  祷神州、欲学比干志。

  老骥烈,忍轻弃。

  2001年5月6日于抱冲斋

  范曾《题林凡·王影<罗浮百咏>》一词创作于2001年5月6日,为林凡、王影诗集《罗浮百咏》而作。林凡的爱情生活具有传奇色彩,有四次婚姻,前后的四位夫人都是巾帼之花,风华超绝。王影是第三位夫人。《罗浮百咏》是描写两位艺术家金秋之年关于爱情生活、艺术创作等丰富内容的诗歌合辑,收录林凡七律百余首,王影新诗30余首。《罗浮百咏》由笔者负责编纂,并撰写前言。此书正式出版时改名为《孤吟百律》。此词是范曾写给林凡的原稿,词人收入《范曾艺文集》第八卷时,文字上作了较多修改。因为林凡以此稿作诗集序言已公开出版,故仍保持原貌比较恰当。写作此词时范曾时年63岁,林凡年近古稀。林凡、王影为性情中人,的确曾有刻骨铭心之爱,后因年事已高,福体违和,兼之人生经历差距甚远而不易沟通,故至耄耋之年而分袂,共同生活了20年,已属不易。诗的本质是抒情,《罗浮百咏》仍不失为两位艺术大家至爱真情的记录。

  词序交待写作之缘起。林凡、王影两位先生青年时代相识相知,因特殊原因不能结合,直至金秋之年方结为连理。林凡以百律、王影以三十多首新诗吟唱金秋之年的挚爱真情,确为古今罕见。词序指出二位先生的吟唱“其情弥深,而其境信美”,即言诗作情感深挚,而意境清空,感人至深。“避实相之端倪,呈禅家之幻域,蹑灵胎于香国,追魄奴于众芳”,连用四个排比句,极言两位相知之深,相爱之切,彼此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诗境呈现虚静空灵之美感特征,评价精准。

  范曾与林凡在北京郊区碧水庄园毗邻而居,两家关系甚为友好,范曾与林凡为莫逆于心的艺坛挚友,范曾给林凡写过五首诗词,表达了人生知己的深挚情谊。范曾六十大寿,林凡以《贺十翼先生六十初度并祝“范曾艺术世纪大展”成功》为题作诗二首:“道林高论不相侔,色相堂堂骨力遒。国士遯名缘臭腐,中郎无愧薄王侯。扬波戏水如椽笔,璧抵珠投岂上筹?爽气东回惊海宇,吴眉楚眼两苍头。”其二:“歌吟南海荡轻埃,八百楼台一夜开。王氏放言唯傲岸,吴家画格自崔嵬。醁醽小醉留宏构,芜秽洪荒待逸才。宙合而今纳瓯脱,天标举步动云雷。”范曾和其第二首,诗云:“诗思不欲著尘埃,寂寞芳蘅自在开。吟月岂期追绚烂,拂云方始到崔嵬。君耽古刹无凡韵,谁是霜毫旷世才?十载风波平静后,天边隐约走春雷。”可见两位先生相知之深。

  词作上阕概写诗集为一片深情之表达。“何处登楼意?记罗浮,醉梅孤洁,雁寒收翅”。起笔入题,以设问形式引起读者的思考,点明诗作多有美好爱情之追忆。“登楼”意象在古人的笔下出现较多,温庭均《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登楼”是思念的代名词,对于心上人不易见到,而又期盼相见,于是只能登楼凝望,期待心上人的翩然归来。林凡17从军,参军不久与王影在粤中罗浮山下相识,王影兰心蕙性,风华绝代,因为投身革命洪流较早,年未二十已是师级干部,林凡气度儒雅,才气横溢,当时是记者,两位先生心中虽已萌发爱情之花,而按当时的规定是不可能结为连理的,于是只能将思慕之情埋于心底。“罗浮”既指粤中罗浮山,也化用罗浮梦的典故,故事见柳宗元的《龙城录》,传说隋朝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这女郎原为梅花仙女的化身。化用此典,既点明诗集名字之由来,又暗示两位先生的爱情故事颇具传奇色彩。王影少年时称为梅娃,又名寒雁,有军花之誉,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为著名作家。词中“醉梅”“雁寒”等字均指王影。林凡作画,曾画梅花图数百幅,实为爱情之吟唱。

林凡6岁和父亲(著名教育家林伯陶,右首第一人)及老师们郊游留影,后排和林凡在一起的是林凡的图画老师李伦。

  “涕泪平生唯知己,零落诗酒驰思。”极言诗境的凄恻苍凉,“涕泪”“零落”暗示相思甚苦,又指诗境凄清苍凉。“涕泪平生唯知己”,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林凡一生坎坷,9岁丧父,靠寡母含辛茹苦把兄妹四人拉扯成人。林凡本来是属于早慧的艺术家,没有上过一天的美术院校,而遍访名师,完全凭自修成为诗书画三绝之艺术大家。20多岁曾参加人民大会山西厅的布置设计,因特殊原因,下放河东,与王影别后,三十余年,天各一方。1979年林凡平反回京,执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王影离休后也同住一楼,两人都是独居,三年竟未相识,偶然遇见,旧情复燃,故林凡写道:“非真世界能圆梦,如梦姻缘竟化真。”(《灵符》)这种心情融于诗境,岂不悲凉?

  诗集中还有不少描写魂牵梦萦的句子:“星寒月冷诗魂在,春草池塘引梦归。”(《春草池塘》)“绿萍零落相思苦,荒径徘徊指顾迷。”(《题<溪风>》)“借百律长吟揽辔”,林凡此时年届古稀,而以百律描写金秋之年的爱情,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蔡若虹先生年逾九秩,读罢《罗浮百咏》慨然赋诗:“苦味生涯蜜味诗,不逢时后又逢时。堂堂小子奇男子,啧啧新词绝妙词。事业虫鱼非下品,姻缘笔墨乃真知。多情圆了罗浮梦,不唱相思唱竹枝。”(《<罗浮百咏>有感》)沈鹏赋诗:“诗到罗浮已失题,清词丽句隐凄迷。薜萝披带终非梦,鹣鲽游翔缘有期。素以为绚摒俗韵,生而能熟透灵犀。怜君如我华颠早,魂魄三生拜玉蹊。”(《林凡、王影<罗浮百咏>》)

  “沧海朱桑真绮梦,说怆然刻骨铭心事。”言其诗作表达了刻骨铭心的深挚情感。“沧海”:化用元稹《离思》中的句子而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都把对方视为人生的知已。“朱桑”即桑葚,大致是化用《诗经·国风·卫风·氓》中的句子而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朱桑”指代爱情,恋爱中的人仿佛小鸟吃了桑葚一样而迷醉,无以自拔。林凡的诗写得哀怨凄清,王影的新诗风格也大致相近,试读《题<晚风>》:“我们联袂飞过檐牙高耸的岳阳楼,飞过像青青螺髻的君山,我们不曾哭泣,只是把汗渍揩抹在万丛绿竹之上。因此,那不是湘妃的泪痕,而是我们舞遍群山后的汗渍!帆樯如织,碧波如练,却渐渐淡化在迷蒙的暮霭里。我们收稳翅膀,徜徉在瑟瑟湖风中:待月上长空,我们缱绻偎倚在萧萧芦叶丛里。听湖涛拍岸,清梦犹浓!”“风习习,连心帜”,极言《罗浮百咏》诗风之凄清感伤,钱钟书说过:“感伤的诗是甜美的诗”,信然!

林凡与李可染大师及夫人在一起。

  下阕鼓励故人振奋精神,开拓事业。“浩波劫馀无多恚”,过片承上启下,关合紧密。“恚”,愤怒。“浩波劫馀”即指浩劫,此处指诗人经历过的人生坎坷,宽慰故人从苦绪愁情中解脱出来。“只孤踪梦飘南浦,情存弦瑟。”勉励故人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爱情。“南浦”,离别之地,此处指代离别,别后之相思。“南浦”:南面的水边,指代送别之地,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弦瑟”,即“琴瑟”,指代夫妇,语出《诗经·国风·周南·关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林凡、王影结为连理后他们度过了灵犀相通、相濡以沫的二十年时光。王影鼎力相助林凡在北京、深圳、香港、台湾等地举办画展,产生了轰动效果。两位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亲历亲为。王影长期失眠,林凡精心护理,曾托笔者多次购买一种叫“眠乐”的安神中药。为了“中国工笔画学会”注册,两位先生起早贪黑奔波,这都是笔者亲眼所见。两位先生围炉夜话,也是妙趣横生:“昨夜又演子不语,残灯败席侃人生。瓜棚一串葫芦鬼,洞底三千硌砢精。极品诙谐皆有泪,自编影视总多情。余年尚有深深爱,心事无边作海横。”(《听梅娃说故事》)

林凡与夫人王影(右一)与沈鹏先生和夫人在一起。

  “大笔曾经舒气象,毕竟高人华致。”高度肯定两位先生的才华和成就。“华致”,华采韵致,极言故人学问才情过人。林凡在河东度过了二十年唾面自干的岁月,而以顽强的意志献身于艺术,在极度艰难的岁月里,用芦杆在沙滩上写字作画。林凡撰有多部学术专著,《<清明上河图>元本新证》是填补空白的著作,由笔者撰写序言。他的诗词凄清感伤,典雅瑰奇,他的书法硬瘦通神,清逸萧散,他的绘画淡远幽邃,奇谲高古,蔡若虹说:“林凡的作品取材独创,造型独创,立意独创,情调和风格也独创。”范曾对林凡的学养才情予以高度肯定,鼓励林凡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开拓,林凡在香港举办画展,范曾以诗致贺:“苍苍郁郁杜公诗,大木春来莫怨迟。野鹤轻云欣有寄,寒梅绰影慰孤思。疏龢我意归天放,澡雪君心亦远驰。词赋斲轮期一醉,痴迷岁晚重晴曦。”艺术领域的人生知己甚为难得,两位先生读范曾此诗,感动得潸然泪下。

林凡和夫人王影欢迎范曾先生和夫人出席书画展。

  “悬万里,寒香深寄”,激赏林凡艺术创作瑰奇高华的意境。“寒香深寄”四字意蕴丰富,“寒香”:指梅花,林凡于花鸟特喜梅花和白鹭,数百幅梅花图可视为两位先生表达爱情的特殊符号,又暗喻林凡绘画意境的超尘脱俗。林凡的绘画语言极为丰富,饶有禅意,读其佳构,仿佛随画家来到没有尘世喧嚣的一方净土,谛听到了万籁之音。当你的心走近那藤萝缠绕的山崖,清泉飞泻的幽谷,春草萋萋的河岸,一抹斜阳的芦荡,你会感到格外的清心明目,心垢洗涤殆尽,慧心猝然湛发。诗人飞动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二位先生比翼云天的情景。

1996年,林凡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艺术系授课。

  “雄空壮海云和乐,祷神州、欲学比干志。”进一步鼓励两位先生以艺术报国、大展宏图。“雄空壮海”为比喻意象,大致描写林凡画境雄阔瑰奇、萧散清逸的美感特征,暗示他们的事业前景广阔。林凡的绘画创作,以“小格局,低角度、窄视野”为标榜,实际上是以奇制胜,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浅中见幽,他喜欢沿着山藤,下到幽邃的谷底,去谛听泠泠山溜,瑟瑟溪风,总把目光投向那些布满皱褶的岩石和无名的小草,在野卉、山藤、树根、顽石中寄寓至深的情感。范曾对林凡可谓知之甚深。词人特意提及古代贤人比干,因为比干是林凡之始祖,所以提比干有特殊的意义。王影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由她领导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电影剧本,如《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等,大批优秀电影人才在她的培养下成长。林凡是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创会会长,由他担任工笔画学会的法人代表,举办过8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为促进我国工笔画的发展贡献卓越,词人以“雄空壮海”来比喻,甚为准确。“老骥烈,忍轻弃”,坚信故人不坠青云之志,开拓一番事业。

《春水暖洋洋》 86×182㎝ 纸本1982

  此词既是一部诗集的读后感,又是一篇激励故人的嘉勉之词。非知之甚深,焉能为之?个人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而词人的胸次是开阔的,目光是深远的,他通过诗艺的形式劝慰故人,抖落精神的泥土,扬起理想的风帆,以报效国家民族为己任,实现美好理想,林凡的确做到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一首慢词中表达得淋漓酣畅,非斫轮之手莫能为。范曾善为慢词,多得稼轩之雄秀,子瞻之超旷,白石之清空,形成豪宕纵逸、瑰奇空灵的艺术意境。品赏斯作,词人善于运用系列性意象作铺叙性描写,如醉梅、雁寒、沧海、朱桑、弦瑟、寒香、雄空壮海等等,构成五色交辉的意象美、空灵美,也形成特殊的语感。此词确有千回百折、萦回盘礴之韵致,以“登楼远眺”“罗浮醉梦”“雁寒收翅”等一系列意象,将林、王两位先生风雨人生的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情描绘得历历如画。

李白诗意图《望天门山》

  “君耽古刹无凡韵,谁是霜毫旷世才”,借用此句来描绘此词意境和林凡的艺术成就应该是恰当的。两位先生共同度过了琴瑟和谐的美好时光,他们的情缘仍不失为爱情佳话,他们的诗作仍是闪烁灵晖的瑰美华章。当然,两位先生都是凡人,并非完人,都是笔者崇敬的师长,而今二老都已仙化,深切缅怀。两老对笔者的垂爱终生难忘,由衷感恩,他们的瑰美艺术永放光辉。

林凡书法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沈胸介居书院院聘艺术家、著名文化学者、诗书画美评家、诗人)

标签:罗浮百咏;夫人王影;罗浮梦
责编:王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