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新书《昆山景象》于2025年1月9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发布会。何建明先生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是我国报告文学的著名作家和领军人物,他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中国区域经济“第一高峰”——昆山的改革发展的历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加发布会的领导与作家有: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昆山景象》作者何建明,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著名评论家、《文艺报》原副总编辑、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著名评论家、作家王干,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章剑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章朝阳,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社长樊明等。章朝阳、孔令燕、何建明分别致辞。
发布会结束后,何建明、徐剑、张陵、李朝全、章剑华等作家在现场进行了文学与时代的对话。
好一派“昆山景象”
章 剑 华
今天非常荣幸应邀来京参加著名作家何建明先生长篇报告文学《昆山景象》的新书发布会。在此之前,我先睹为快,认真拜读了这本新书,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想性,以及鲜活优美的文字,向读者报告了——
山河壮丽的昆山景象。
人民豪迈的昆山故事。
自强奋进的昆山精神。
昆山景象,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现实景象。作者用非虚构文学的“在场性”写作方式,带着读者深入城乡,以第一视觉,用第一现场,边走边看,让人们非常直观地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繁荣的经济景象、浓厚的人文景象、幸福的社会景象。这些景象组成了“巅峰上的风景”——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
昆山故事,是从“昆山之路”到“昆山景象”的内在动因。作者在呈现“巅峰上的风景”的同时,以其“宏大叙事、时代叙事、国家叙事”的超强能力与张力,为读者讲述了发生在昆山大地上“四千四万”的创业故事,坚韧不拔的奋斗故事,生动感人的温情故事。正是这些故事,造就了“转眼又是一座城”“元宇宙的虚实世界”“拔节而生的咖啡山”“那些被田野簇拥的工业园”;正是这些故事,形成了“王者的密码”“台商的旺地”“本色的昆山”“制胜的法宝”。
昆山精神,是昆山人民创造经济奇迹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说,“昆山景象”和“昆山故事”都是看得见、听得见的,那么,“昆山精神”和“意识之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正是这本书的高度和深度所在,也是何建明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用了浓重的笔墨抒写了昆山人的精神与意识。
什么昆山精神?作者写道,昆山人有一种永远朝目标奋进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昆山人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样一种精神”,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劲头”。劲头来自精神催发,精神可以化为劲头。这就是昆山进取的根本。
什么昆山意识?作者写道,在胸怀高远志向者的精神中,蕴含着一种如从浩瀚沙海中淘洗黄金的敏锐目光与坚毅品质,有着洞察世界、把握机遇、立意高远、强国富民的意识——当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干部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
“合力撑青天,出手即经典”。从昆山景象、昆山故事,到昆山精神、昆山意识,作者以报告文学特有的在场性、叙事性和政论性,见人见事见精神,进而使《昆山景象》成为描写当今“中国景象”的经典之作,也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又一部经典之作。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经典之作出自经典作家。经典作家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们通过具有隽永之美、永恒之情、浩荡之气的经典作品,让读者了解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思想观念以及人性的普遍特点。
何建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报告文学的经典作家。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昆山景象》和其他作品一起,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景象的一道道绚丽的文学光芒,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愧为新时代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必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