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一桩荒诞事,至今令我耿耿于怀,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1969年早春二月,被禁4年的奥数竞赛又在N市各中学悄然进行了,只是不打“奥林匹克高水平竞赛性数学教育活动”名号。当时社会上对之有传言:此是为某科研机构选招数学拔尖苗子重点培养所设。
这年寒假后开学不久,进驻某中学工宣队D队长,一天早晨接到校工报案,称校教务科夜遭歹人撬锁潜入,室内的铁柜被撬开……
经查,教务科铁柜里并无财物损失,学生花名册、学籍表等皆在完好,唯有装数学竞赛试卷火漆封口的纸袋被撕开了。对此,D队长断言:大概率是在校“问题生”所为,窃卷窥题者目的无非是考出好成绩、毕业分到好单位。忿忿道:“这简直是愚蠢,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可恶!”
于是D队长指示校方领导,数学竞赛如期进行,且试卷不予变更。“外松内紧”切不可打草惊蛇,而是将排查重点放在考绩特优者的答卷上。
一周后,全校各年级的数学竞赛考试结束,考分随之张榜公布。L姓男生以满分成绩荣登榜首,与他同桌的W姓女生则以99.5分屈居第二。扣她半分的阅卷老师称,是因为W同学在一处答题中,将小数点带出“尾巴”成了逗号。
D队长亲自调阅L、W两个号称“学霸”生的数学答卷,发现其共同点在于:卷面清洁,列式整齐,解题应答与标准答案大体一致。
恰在此时,L、W同学的班主任接到匿名“小报告”,没等拆封便先上缴工宣队。D队长撕开信封,对检举的内容只瞄了一眼便火冒三丈。信中所反映的是,L与W这对同桌男女生关系出格,上课时二人常在暗底下脚并脚,云云。D队长对之十分惋惜,叹惜这俩小毛孩的早恋必耽误学习,觉得有责任令二人尽早“改邪归正”!
L学霸男在数学竞赛考满分,同桌的W学霸女次之,这早就是年级老师和同学们预料中的结果。D队长经多方了解,对这“一帮一”的俩学霸也是认同的。然而,还是“疑邻盗斧”的心理作祟,终于找到L同学一个可质疑的破绽之处,即数学竞赛临考前的两周复习期间,L同学作为校方推荐的品学兼优的拔尖生,参加市教育系统为期半个月的巡回演讲团,在各所中学以“轮战”批判“读书无用论”。也就是说,缺席半月数学应考总复习的L同学,居然还能考出满分?怪哉!由此“二选一”推论:L男生若不是数学天才,便是“窃卷窥题”嫌疑人。而那与之“一对红”的W女生,也可能是其同谋。
事实上,L同学在参加市里巡回演讲期间,每晚回家都请同桌的她上门帮助补习功课,包括陪练数学试题解答,为迎考做积极准备。
照理说,L、W俩学霸应已撇清了与“窃卷窥题”事件之嫌疑。可D队长却不甘心,认为只是暂未获取这二人涉嫌“窥卷作弊”的证据罢了,遂以“内部消化”按下调查暂停键。
更出妖娥子的是,对于这次数学竞赛的成绩,也被D队长以“试卷泄密”为由宣布“所有考生的考绩不予计入个人学籍档案”。
——事隔9年,到了1978年5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举办全国第一届中学生奥数竞赛,以此为国家选拔一大批可造之才。次年的早春二月,N市惯偷S在一次作案时落网。他在认罪供词中提及,十年前曾在城南某中学行窃,撬开教务科铁皮柜,撕开一个火漆封口的纸袋,只见一套数学试卷及答题标准而并非钞票!大失所望后,翻院墙趁夜逃遁。
而此贼所不知的是,两个具有数学天份的L、W学霸,因他所做的这起盗案横遭牵连,成为“窃卷窥题”嫌疑人,以致毕业分配都受到影响:L男生被分到淮南的某煤矿,W女生被分在苏北的某纱厂。二人各奔东西,后来各成各的家;两人再无联系,两家更无往来。
再说当年那个破案心切的D队长,随着驻校工宣队完成历史使命,回厂继续担任车间工段长,一天下班路上遇车祸不幸罹难。可他至死也不知,正因他个性偏执的心理缺陷,致使两个青年才俊在数学竞赛中,因成绩优异反招祸殃成千古恨。——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