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和梅兰芳
□ 蔡正仁 口述 杨守松 整理
俞振飞说过,他几十年来,一直是给人家配戏做配角的(那个时候他昆曲演得很少,但唱京剧去了,以配戏为主。要是唱昆曲,昆曲小生他当然主戏,梅兰芳、程砚秋都是配戏),他说:“我就是配戏长大的。”在舞台上壮大,他就是配戏配大的。
那个时候很多人重视主角,不重视配角,有的人为了演配角闹矛盾、想不通。俞老知道了这个事儿,有一次他在大会上说:“我就是演了一辈子的配戏,我照样是俞振飞嘛。”“为什么不要演配角戏,我就是演配角长大的。”这句话让人印象太深了。听说我们有些人不愿意演配角,他很生气。
还有一件事情,我听老师讲的,包括老师的自传里也讲了这个事儿,我非常感动。梅兰芳在抗战期间不唱戏,抗战胜利后,他剃掉胡子以庆祝抗战胜利。那个时候梅兰芳在上海,上海的观众就盼望着梅兰芳上台演出。梅兰芳总不能不演戏,他就请了把胡琴吊嗓子。一吊嗓子,不行,京剧的高度他拔不上去了。多年不唱,梅先生很着急,这个嗓子一时半刻怎么来唱呢?
这个时候,俞老想出一个办法:“你不唱京剧,你就唱昆曲行不行?昆曲要比京剧缓和,不是很高,京剧唱不上高音就没法唱,昆曲没有这个问题。”梅先生对俞老说,这个倒是可以考虑的。俞老的笛吹得很好,他说:“我给你吹两段吊(嗓子)来听听。”俞老当时就拿了笛子,在梅兰芳住的地方(梅家)吹《琴挑》《游园惊梦》。梅先生嗓子还是蛮好,唱京剧的高音他觉得吃力,而昆曲绰绰有余。于是梅先生决定在美琪大戏院演,抗战胜利以后首次登台演出就演昆曲。
这是俞老亲口对我说的。他演了大概半个多月,现场拥挤得不得了!我听他们讲,这半个月演下来,不要说梅先生,就是那些从北京来演配角的,回到北京都可以买好几座四合院!
这一期演下来以后,梅先生非常感激俞老,他说:“这一次是你把我救了,我要是唱京剧,没有三个月五个月我恢复不过来。大家都在等待,要是还不演,这该多难过。”这样一来,皆大欢喜,非常成功。成功以后,梅先生那里一大把包银,重重地送到俞老那儿,谢俞老师。
俞老一看,他觉得包银太多,远远超过姜妙香的包银。俞老就亲自跑到梅先生那儿:“我不能拿那么多包银,我帮梅先生演昆曲是应该的,抗战胜利以后梅先生能唱戏曲,我已经是非常非常感谢,怎么还好意思拿这么重的包银?”就将包银还给了梅先生,坚持不收任何东西,听了这个我很感动。
梅先生说:“不行,你不拿我无法平静我感谢你的心情。”梅先生想来想去,实在没辙了:“你既然什么都不肯拿我的,我只有最后一条路,我欢迎你加入我的梅剧团,这总可以了吧。”
俞老师一想,加入梅剧团很高兴。“好,我加入梅剧团。拿多少包银?”俞老师跟梅先生说:“我绝对不能超过姜先生一分钱,他拿两千块,我也两千块。”因为梅先生开出的价钱远远超过姜先生,俞老提出了这么一个前提来全部回绝,“姜先生一千八我也一千八。”但是俞老不参加梅剧团,别人请他去起码得三千以上,也就是说他进梅剧团,经济收入是低了,但他提出不能超过姜先生。这个我真的很佩服他。我心里想,要我蔡正仁做,我也很难做到,但是他做到了,而且在旧社会那个年代,他能做到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