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芳|咱村的柳琴戏
2024-10-27 20: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芳  
1
听新闻

咱村的柳琴戏

□ 钱芳

  幼年时,我们村里就有村民自发组织了柳琴戏剧团,专唱柳琴戏。从团长到演员,再到乐队,都是我们村里的人。我表哥是乐队负责人,我二舅是乐队的二胡手,我四大爷是乐队的琵琶手,他们都相当敬业。农闲时排练戏曲,每年春节都要在村里唱上三天大戏。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纷纷赶来看戏,那场面很是宏大。

  在村民心中,春节档演出的柳琴戏无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春晚。

  “呔,我看谁能把我娄阿鼠怎么样!”那年剧团演了柳琴戏《十五贯》,剧中演娄阿鼠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化上妆,穿上戏服,把娄阿鼠演得活灵活现,大家都拍手叫好。春节,剧团也会在农闲时受邀去周围村里巡回演出。有一些村子没请到,也会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他们编了顺口溜:“老古墩,唱戏班,出门就是四平山。不会唱,安安安。”被请到外村唱戏,唱一晚上也只是管一顿晚饭,吃得也很简单,大米粥馒头咸菜。我们村剧团很实在,没收过人家钱。

  剧团比较经典的剧目是《喝面叶》。小戏《喝面叶》自1956年在全国戏曲大赛华东区获“优秀剧本奖”“优秀表演奖”之后,即被众多兄弟剧团移植,从而将柳琴戏这一地方剧种推向了全国。戏曲通过夫妻间的日常生活展开,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夫妻之间的互动和情感。歌词内容丰富,既有夫妻之间的调侃,也有对生活的温馨描绘。

  男主开场唱词已成为村里人耳熟能详的曲调了:“大路上来了我陈士铎,我赶会赶了三天多,想起了东庄唱的那台戏。”

  就连我只有三四岁的小弟弟,都会一边踮起脚学剧中男主走路,一边哼上两句:“头一回输了一吊五,第二回输了三吊多。一吊五,三吊多,气得我士铎直跺脚。”举手投足间还真有那么几分相像。

  剧中梅翠娥的扮演者是当时咱村剧团的当家花旦,论辈分我得喊她姑奶奶。姑奶奶不仅长得漂亮,那身段、那嗓音和唱腔都特别优美,不愧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好演员。今天看来,姑奶奶长得既有些像“玖月奇迹”组合中的王小玮,又有些像歌唱家谭晶,对了,还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有几分神似!咱村柳琴戏剧团的演员就是这么牛!这么牛的演员当然吸引了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们都争相来我村看戏。

  如果那天晚上村里有演出,妈妈们就会和晚上有电影一样叮嘱孩子中午睡一觉,晚上好有精神看戏。晚饭一定会早早地吃完,专等戏场上锣鼓家伙响起。只要那振奋人心的锣鼓声一响起,孩子们不管吃没吃饱,全部放下碗筷,忙忙地搬上凳子椅子去戏场占地方,去晚了就只能在外面看了,看不清的。

  时光荏苒,转眼剧团的演员已发展到第三代了。新生代演员也是特别优秀。他们排演了新剧《张郎与丁香》。这场戏在周围村庄巡回演出了好久,据说后来每天都有外村的媒人来穆姓青年家里给他介绍对象,他最终选择了同村一位稳重秀美的女青年为妻。

  想不到,唱戏还会引来巧缘,让年轻人轻松找到对象,喜结连理。咱村的柳琴戏,让人永生难忘。

标签:剧团;演员;乐队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