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书法是展现美、精神和意志的窗口,更是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的具体手段。”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近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书法是中国人精神追求向善向上的重要方式之一,应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孙晓云说,拿起毛笔,她就是最幸福的人,也是离理想最近的人。从3岁学书法至今,66年的历练,书法已经融入她的生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书法给了我做人的全部——头上有‘神明’,脚下有底线,胸中有情怀。”
“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孙晓云说,近年来,她以小楷的方式书写《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出版《中华国学德育经典》,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书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代入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记录时代发展、彰显时代风范的作品,是孙晓云坚持的创作导向。近年来,她围绕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创作了《丝路情》《中华匠心》《中国赋》等一系列经典文化丛书,推动古老的中国书法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让大家感受到书法独特的美与力量,让书法一点一滴入心,一笔一画传承。”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从用笔到用键盘,再到语音输入,伴随互联网和技术发展,人和文字打交道的方式也在快速更迭。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具象表现,近年来也受到冲击。“不少人提笔忘字,这牵涉文化安全,也牵涉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底气和志气。”孙晓云认为,认识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书写领会汉字之美、文化之美,不仅与个人爱好相关,更是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
孙晓云出版的《书法有法》,将自身学习经历、对传统书法和笔法的理解“写出来”“传出去”,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译成日文、韩文、英文、阿拉伯语等多个版本。“通过书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沁入到世界各地的读者心里,让更多人认识书法之美。”孙晓云期待地说。
此外,为了让传统书法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孙晓云还尝试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制成卡片式书法字帖。“宣纸、毛笔、垫板都在一个盒子里,可以随身携带,方便随时抽出零星时间书写和阅读。”孙晓云说,要让文字这一宝贵的财富传下去,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遗失。
“中国书法已传承3000余年,当代的书法工作者,承担着传承与传播的责任和使命。人书俱老,活一辈子,写一辈子,这是责任。”孙晓云认为,要以汉字之美续写中华传统与文明,书法仅仅作为艺术形态存在还远远不够,它应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