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思|从文学角度看李多宽先生的书法之美
2024-07-20 18: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晓思  
1
听新闻

  有幸与多宽先生成为言师弟子。多宽的笔墨境界在我之上上,是我又一个学习的榜样。我与多宽先生初识于镇江米芾公园,是参加首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大赛”初评委活动。第二次是在扬州的宋涛“问道扬州书法展”开慕式。起初人与名字没对上号,只记得他又高又大,经言老师介绍说他书法之好,我们互加了微信。我很好奇他的名字,暗自想:不知有多宽(也许要多宽有多宽,大道宽广)。我就在网上留心起他的书法作品了。看到他的作品,我第一感觉——仿佛寒夜的天空闪烁的星斗:冷美,凄美,孤绝之美!这是多宽书法呈现出来的境界。我想跳出书法专业试着从文学的角度分享多宽的书法之美。

  冷美。我首先看到的多宽的小楷作品,有小品,有长卷。看的第一幅是写得密密麻麻的小楷,很茂密,《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后又欣赏到《墨池记》都有种独特的很酷的感觉,玄炫耀目的高妙,如同我们仰望银河系,星云繁密。或满眼铺陈的小草。这纸上星云或芸芸,向我们展示:生命可以这样美。正所谓书法是生命的流淌,或说灵魂存在的意义。再看他小楷长卷《千字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兰亭序》《正气歌》《心经》等等,极致简约的独特美丽,高贵冷艳,纯粹如看冰河、雪川。或看窗外密匝匝地飘着的雪花,一会儿地上全白了,成了一篇看不够的宏大叙事。如此冷美,真是要多宽有多宽。卷帘西风,昨夜西风凋碧树,多宽是雪地里的王者。

  言恭达老师《抱云堂艺思录》说:“大凡一个成功的书家必须有淡定之心,悲悯之怀与忧患之思。”多宽先生正是。如果说言恭达老师的书法——这一时代的文化符号,最真诚的慈悲是唤醒人性,净化人的心灵,那么名师高足,浪漫才情的书家多宽的书法,是冷却生活的浮躁,把喧闹、繁杂过滤成清澈甘冽的泉水。看他的小楷、行草书,可以读到他广大的精神世界。

  凄美。不管是多宽的小楷还是行草书,似乎融进人生的坎坷,背负生命里要完成的心愿,独立天地精神共往来,透出一种凄凉的美丽,凄美的清绝,很是打动人心。我在心里问,多宽曾是个官员,怎么会写出民间清贫又高傲式风格的书法的呢?猜想他内心藏有成熟的曾经的孤寂,好像还有一份平凡的向往与追求没有实现,醒着的休眠,在心底有最美的流浪,他的思想常常独立寒秋。我在想,他的笔墨行走,与谁相忘于江湖?作品让我们感受一种悲剧之美,好似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好似听《二泉映月》《三套车》《命运》,隐约觉察如丝的凄凉悲伤的味道。人生的况味,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体验过,带有哀婉而忧郁,清明而怅惘。多宽书法中诗情画意,暗含浓重的心境色彩。我听过佛音唱法的李清照的《声声慢》,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再到“凄凄惨惨切切”,有上天入地的追寻,也有触动心灵的温馨,对人生的感怀和觉悟。我们读着多宽的书法,如同读着尘封已久的表达内心真挚的而有缘无分的情书。我们都听说过佛家讲的“奈何桥”,看过冰冷的流线型的子弹,凄美不言而喻。我欣赏多宽的结字和线条,透过他笔下青春的文字(书法),我又想问一下,是否有“心微动,奈何情已远”,仿佛就藏着这些凄美的因子在季节的深处?不过他的思想源头,最终是悲悯与释怀。

  孤绝之美。看到多宽的书法,他一下子就将我带入仓央嘉措、《胡笳十八拍》的诗、歌、曲的感觉里。眼前出现冷暖自知,干净如始的情境。多宽书法,似乎满纸灯火星星,声声杳杳,却又乌云蔽月,人迹踪绝,独钓寒江,惟余莽莽,让观者说不出如斯寂寞。我欣赏到写在麻纸上的揉进章草的行草书,是那种更显破旧的苍茫,淡淡的模糊,一身江南烟雨,一场山河永寂。而每一笔的痕迹似乎都写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绪。一花一世界,一页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一梦幻。

  有次旅游时,我曾在边境线天苍苍野茫茫处看到一片开得绚烂至极的花,之前没有见过这等的冷艳的白,令我的心颤抖。但我马上就能悟出——“罂粟”这个名词,我断定只有这种花才能开出这等绝望的美丽!我打这个比方来形容我对多宽书法呈现出这种奇美的感觉

  我们都见过一阵风来,摇落一地桃花,感叹的是下自成蹊。冰山一角的孤绝不是那一角,是没有看到的那未知的冷绝。一身红衣的贾宝玉出家时在雪地里给老爷磕了三个头,孤绝不是贾政眼里的那一点红,是那一片茫茫。多宽的书法实有之如言老师所说“书者贵真而脱俗”。欣赏多宽笔底乾坤,我们不知不觉深入想象孤绝意境的剪影中:如踏雪寻梅,如屈子雪中行吟,如雪上空留马行处,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或人闲桂花落,月夜春山空,或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不胜枚举,梦幻里的空和执着,仿佛这天地如史前(远古)一般清新和化不开的寂静。多宽笔墨,洗尽铅华,浣滤红尘,线条流动,清丽而精深,空旷无人,流水东去……由此看到生命的本真之美。多宽笔下的水与墨、白(浅色)与黑,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在孤独与绝美的边缘书写薄薄的凉意,宣纸和心境,是那朴素的底色,阳刚又阴柔,英雄气概又儿女情长,美得孤绝。我以为多宽是追随言老师的“淡雅清逸超旷幽邃”的审美境界。

  言恭达老师常拿林清玄的诗白鹭立雪比方,“唯智者观白”,此乃境界最高。多宽书法之美真是美到孤绝。多宽是有着言老师的书法哲学或说美学意向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多宽书法生命的质感与张力的体现,是心的年轻对青春生命的坚持,还有满纸苍茫和旷达。言老师说:“人的生命过程是文化的过程,自然是经营人生的过程……我们应该拥有真正的单纯,以此人生的底色,支撑审美理想的高度。”多宽把生命用力的部分充展示,即生命再发力,方可以不做废物,在任何情况可以进行求索和创造,创造生命的另一番情景,坚持不失重,不缺氧,有梦想,有远方的生命修行。书法的境界就是个体生命的境界,应无矫揉造作。多宽的书法看了还要再看,他是活态的,生命力很强,作品无言之大美,风雅俊逸素淡平和,宁静修远之优美,有一飘逸清气,又充盈神性和仙气,清奇冷隽抒情委婉含蓄蕴藉清澈孤绝。

  多宽先生的书法是“冷美、凄美和孤绝之美”的兼美。言老师评价多宽的书法是:“正、纯、清、净、雅。”在此启发下,我斗胆再送几个字:“冷、凄、绝、禅、仙”。

  李多宽,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顾问兼学术导师,江苏省十一届政协常委。

  (本文作者徐晓思系书法家、作家、书画评论家)

标签: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