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在工作之余与我交流读书体会。在海量即时信息如潮水般扑面而来的时代,各种碎片式的阅读,低层次的阅读,低俗化的阅读,图片式的阅读,亦真亦假的阅读以及真真假假的阅读纷扰着我们的阅读视野和心灵时,每当遇到交流读书体会的朋友,我都特别的欣喜。
如今的阅读世界,我的感觉是,人人都识字,个个会写书,书很多也很杂,但传世的经典佳作非常稀缺;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令人炫目头晕,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包括社会存在的浮躁心态,令大多数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静下心来读书,即使偶尔读书,或多或少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实用性和娱乐性。至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却很少有人去细细思考了。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无数人问,也会有无数个答案。我感到,静心读书是我们灵魂修行的方式,虔诚的阅读可以令心灵得到慰藉和净化,使思想得到充实和升华。曾记得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真正的阅读犹如当下这个春天熙熙的春风拂面,又像那细细的春雨润心。宋人林和靖有诗:“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说的是竹深花开,清趣随人来,真正的阅读亦是如此,志在淡泊,趣在高雅,游目骋怀,漱洗尘心,如此才能漫游到那人生乐地。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从领导秋收起义开始,他就非常注重军队的文化建设,非常注重塑造人民军队的文化品格,非常注重通过进步的、革命的政治工作孕育、催生和建构出一种新的军事文化。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就对红四军的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由“各纵队政治部负责编制青年士兵识字课本”,在“每个纵队内设立青年士兵学校一所,分为三班至四班”,“每班以授足九十小时为一学期”,对士兵进行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文化教育。到瑞金时期,还组织了红军学校和各式教育机构,对军队干部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主席一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他在中南海住处的藏书有9万册;收集有20个版本的《红楼梦》,叮嘱同志要想评价《红楼梦》,须读5遍以上;23岁时给友人列出要读的77种经、史、子、集;24岁时读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写了12000字的批注;读了17遍《资治通鉴》;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据毛主席的警卫员贲兰武讲述:有一次,给毛主席搬家,主席的行李是一平板车就拉完了,可主席的书籍共计“九万四千七百六十三册”,40名工作人员搬了整整七天,那种场面可想而知。诗书相伴滋味长,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而言,我深深地理解,书海是天地经纬,读书是美妙时光。
生命的旅途中,无论是顺境或逆境,无论身处高峰或低谷,悠扬的歌声和明快的读书声不可或缺。无论你是谁,总有一些歌和书,会在那空旷的深夜或孤寂之时,慰藉你的胃,和着你的心。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学知识,而是要发现自己、发现良知。读书,就是为了变化气质、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来到梁家河时,随身就携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他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到:“读书最多的时候,就是到农村,我们恰恰十年寒窗,读书知识的基础是在农村打下的。”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他曾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爱读书,读好书,首先要选好书。读书提倡多样化,但更要懂得选择。所谓的好书,在我看来就是思想健康,内容正确,读后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书。具体地说,经典性、思想性、知识性、前沿性和可读性应该是最基本的选择标准;其次读书要有计划。在信息化时代,静下心来仔细读完一本书有时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看到书名眼前一亮,毫不犹豫买回来后就束之高阁的大有人在。因此,读书必须制定计划,按照读书计划完成读书任务;三是读书切不可急功近利。永远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今天读完一本有关成功学的书,明天你就能走向成功的殿堂。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不会记得自己读过哪些书。但是那些看过的故事、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就像一颗种子,会在你的身体里慢慢发芽长大,不断提升你的认知,打开你的视野,这才是读书的目的。四是要联系工作生活实际读、品、悟,在实践中去印证、比较、提炼,如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人是幸福人,作家谢冕说过:“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而读书就是人生的一本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当在哪一天,你邀游书海,在一行行文字中,书中的英雄壮举令你灵魂震撼、思想升华;凡人善事令你双目涕零、灵魂净化;长期的困惑不解而茅塞顿开、忽然醒悟;遇到挫折而迷茫郁闷令你豁然开朗、信心满怀之时,你会真切的感受到读书真的很幸福!。
歌是有声的书,书是无声的歌,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体的阅读。人生重要的永远是精神的感受,是我们自己的灵魂幸福,而灵魂的幸福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