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琼笺万象罗——读邵秉仁《范仲淹·岳阳楼记》草书横幅有作
2023-09-21 22: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一卷琼笺万象罗

——读邵秉仁《范仲淹·岳阳楼记》草书横幅有作

□ 蒋力余

  《范仲淹·岳阳楼记》草书横幅,恢宏瑰奇,飞动飘逸,为邵秉仁草书之代表作,创作于2006年,书家时年61岁。邵秉仁以《岳阳楼记》为思想载体,创作草书横幅和长卷数十幅,因语言的丰富性与特定时空中的心境不同,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邵秉仁为当代书坛重镇,士子书家的杰出代表,先生所学专业虽为理工科,而热爱传统文化,于哲学、美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极为广泛的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化为潜意识渗透于艺境之中,体现博大宏阔、清逸高华的独特风格。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已深深地镌刻在邵秉仁的灵魂深处,故而以精湛之技法、深挚之情感、独运之匠心铸就艺术之珍品。邵秉仁的书法既是政要之书,又是学者之书、书家之书,他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深情、对优秀文化的眷恋深情化为天机渗透于艺境之中。十年前,先生不幸患上中风之疾,因对艺术的挚爱而顽强奋起,刻苦锻炼,终于使僵硬的手腕灵活起来,又可挥洒雅意幽情了。读其书艺,赏其墨彩,醉其诗意,慕其高节,仰其意志,不胜慨然。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即鲁肃阅兵的“巴陵城楼”。西晋时期,改称“巴陵城楼”,历代屡加修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关于楼名之由来,南朝宋元嘉三年(426),颜延之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始见于诗文。唐代贞观年间(627-649)重修岳阳古城楼(巴陵城楼),初具规模,李白在《留别贾舍人至二首》中云“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于是定名为“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而使之闻名天下。

  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比范仲淹小一岁,与范仲淹为同科进士,两人一见如故。庆历二年(1042)任泾州(今甘肃泾州北)知州,后擢升为天章阁待制,镇守庆州,不料第二年被人诬告贬官。后经范仲淹、欧阳修辩白,还是贬于虢州(今河南灵宝东)。庆历四年(1044),被人诬告再贬岳州,知岳州军州事。其实滕子京一生为官清正,好施予,及卒,家无余财。到岳阳后不计个人荣辱,勤政爱民,多有善举,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之后致信范仲淹,请他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秋晚图》供其参考。范仲淹因力推“庆历新政”遭保守派之攻击而失败,于庆历五年(1045)由参知政事贬谪为邓州(今河南南阳市)知州,于是借楼写湖,凭湖抒怀,鼓励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文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1046.10.17),以典型化的写景与深刻的立意而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篇。

  此文通过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色以及阴晴雨晦之时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赞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如画风光与幽邃哲思忻合为一。此文超越了单纯描绘山水楼观的狭隘文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之层面,将儒家的用世之心概括为“先忧后乐”,彰显思想之深度,闪烁人格之光芒。全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体现了散文的创新。

《岳阳楼记》草书横幅局部

  《岳阳楼记》为传颂千古的名篇佳作,以之为载体,无疑是特殊的借“物”抒情。邵秉仁是胸次博大、才情丰美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着意追求清逸的韵致,书境的诗化。诗为华夏艺术之魂,这一点邵秉仁是感悟甚深的。邵秉仁本色是诗人,他完全通过自修打通诗律,创作了不少发乎性灵、记录时代、意韵清雅之诗词佳品。古人云,“深观书者,不睹字形,唯观神采”,这个神采不单纯是书法的结体,应为书法意象表达的诗意,即沈鹏先生所说的“书境”。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他艺术一样,尤接近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艺境·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他在论及张旭的草书时说:“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艺境·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所谓书境应是由思想载体与书法的线条、结体、气势、墨彩等物化形式和谐统一拓展出的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审美空间。

  以古人的名篇佳作为思想载体进行创作,从深层意境而言,实际上比书写自作诗文的难度更大。因为自作诗文对情感的把握相对较为容易,故书写自作诗往往灵源自涌,而书写古人的名篇,既要把握原作的诗意理趣,又要融入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艺术语言又要准确追蹑情感的运动作心手双畅之表达,方有佳品产生之可能,故而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当然,誊文公式的抄录并非创作。邵秉仁的创作五合交臻,挥洒自如。任何书法创作不能离开思想载体的情感暗示,书法的物化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这是毫无疑问的,而物化形式只有与思想载体和谐统一之时方能表达丰美的难以言说的审美情感。书法的本质是抒情,书法的抒情于载体而言,常有正向切入、侧向切入、反向切入、移情切入四种,邵秉仁的《岳阳楼记》草书横幅,既从正向、侧向切入,又有移情切入,故而清光四射,意象飞动,墨烟五彩,气象万千,体现浓郁的感染力与强烈的震撼力。

  圆览斯作,但觉浩浩茫茫,灵烟飘渺,清气流淌,仪态万方。孙过庭论书:“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谱》)斯品意象高华,气势清逸,天机流贯,旨趣幽邃,确为由险绝而复归于平正之杰作。书法为抽象艺术,而抽象并非无象,以草书为代表的书法艺术,以典型化的朦胧的多层意象作用于审美者的感官,拓展联想,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翁方纲说:“独立空山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信然!品赏斯作,意象高美,境界雄阔,气韵清逸,纵笔浩放,异彩纷呈,透过书品意象,仿佛看到书家与范仲淹、滕子京携手观赏春阳照耀下的湿地风光,但见:水天空阔,风月无边;洪波浩渺,万顷琼田;波浮画舫,穹击飞鸢;鱼龙潜泳,万类翩跹:江豚腾跃,白浪高掀;锦鳞相逐,时起漪涟;龙宫何处,难测深渊;柳生何在,不见书传;君山如黛,葱郁鲜妍;湘妃何处,似听琴弦;杨柳迎风,蘅芷凝烟;苇荡如云,翠浪连天。又令人想到秋月朗照之下的万顷洞庭: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川原俱净,遥天一碧;芦花如雪,夜阑幽谧;瘦蛟起舞,龙宫岑寂;折甲曲牙,往来嬉戏;物我俱忘,顿生禅意;生态平衡,万类栖息;滕公有知,此乐何极!

范仲淹手迹

  品此佳构,让我们的神思飞越到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生态恢复之后的洞庭上空,陶醉于如诗似画的壮美风光,的确,今日的洞庭是诗意湖、神话湖、聚宝湖!从飞动纵逸的线条,清纯优雅的意象,和谐浑成的意境中,可以读出书家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河清海晏的神往、对高华艺境的追求之情,同时也暗示读者,美的创造是千千万万的先烈和广大劳动者用汗血换来的,今日洞庭宁静安详,如诗如画,而切不可忘记狂蛟暴怒、魔鬼出没的情景:阴风怒号,浊浪腾空,樯倾楫摧,商旅不行,疮痍满目,黑云压城。君山和岳阳楼是历史的见证者,肯定记得那伤心惨目一幕:1943年5月9日至11日,对于洞庭湖西北面的厂窖来说,是最黑暗最凄惨的日子——日寇在这里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三天之内杀害中国同胞3万余人,屠杀方式不限于轰炸、枪杀、刀劈、勒死、烧死、溺死,毫无人性,惨绝人寰;烧毁房屋3000多间、船只2500余艘,强奸妇女2000余人,洞庭湖一度沦为劫难湖、血泪湖、伤心湖!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今洞庭湖的湿地风光优美如诗,但不能忘记黑暗岁月的哀鸿遍野,必须凝聚众志,壮我中华。书家的忧乐情怀,通过书品意象给读者以深刻的暗示,告诉读者要珍惜并保护经过浴血斗争换来的时代春光。

  高华瑰玮的艺术意境来自独特的艺术语言。邵秉仁出身书香之家,在特殊时期心情一度压抑;岁月翻新,喜迎改革,步入仕途,政务繁忙,因心系民瘼而有苦水难以倾吐,疾病的折磨使其苦不堪言。然而在艰难的岁月里,先生没有颓唐过,意志之坚毅使他昂然奋起,书家着意追求高雅的艺美慰藉人们的心灵。他于虞世南、褚遂良情有独钟,矢志要像虞、褚一样将生涩的苦水酿成艺术的醇醪。邵秉仁追求的是清雅、妍逸、萧散,以典型化的原则创造高雅的艺术净化人们的心灵。邵秉仁的楷书对虞世南、褚遂良的瑶台青琐、婵娟罗绮如醉如痴,他的草书语言包蕴甚广,遍临“二王”诸帖,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着意追蹑“二王”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之境界。邵秉仁的行草多得怀素《小草千字文》之遗意,追蹑《小草千字文》清瘦、苍劲、灵和之美感特征,又游鸢于南宫之真率、董赵之高华。而邵秉仁的取法古人,并非形体克隆,而是精神追蹑,师其意而不师其形,借古开新,化古为我。

  《岳阳楼记》的结字以独体为主,而形断神连,形断意联,形断势联,鲜活灵动,风仪潇洒,仿佛呈现洞庭湖的万类自由:江豚拜风,瘦蛟起舞;鳞族吹波,虾俦云聚;白鹭翔空,黑鹳漫步;斑鸭呼朋,沙鸥唤侣。又像节日盛会置身于岳阳楼前,见到各色人物:老者清癯,壮者轩举,少者纯稚,佳士玉树临风,蛾眉荷颜玉质,道真超旷萧散,禅子悠然自得,天真罄露,个性鲜明。用笔中侧兼施,方圆并用,或圆或方,或方或圆,骨力中含,苍秀清劲,轻重适宜,灵动果断,悬针垂露,点捺勾折,一笑横陈,天性流露。抒情线条化百炼钢为绕指之柔,如“晖”“开”“行”“斯”“何”“归”等字的主笔,如游鳞奋尾,如春萝袅空,如兰蕙争芳,如雄鹰奋翼,湛发一股清气逸气。墨分五彩,燥润相间,单纯中见丰富,朴茂中见清丽,瑰奇中见高华,重墨黝黑如漆,枯笔干裂秋风,那如烟似雾的内在意蕴,令人想起洞庭的玉鉴琼田,想起玉簪螺髻的君山,想起秋风摇曳的苇花,把审美者带入一种清空灵和、高蹈烟霞的艺术意境之中。

《岳阳楼记》草书横幅 邵秉仁 2006年

  恢宏瑰奇,飞动飘逸,应为邵秉仁《岳阳楼记》的风格特征。书法是写心写意的艺术,书境的美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邵秉仁的《岳阳楼记》草书横幅是线条之诗,无色之画,无声之乐,读来振奋意志,洗涤心埃,升华人格,让审美者抖落精神的尘土,扬起理想的风帆,鼓舞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奋然前行。斯品确为难得一见的佳构,感此而赋:

  之一

  家国情怀系乐忧,情牵佳胜岳阳楼。

  挥毫百遍心无倦,丹愫甘掏荐九州。

  之二

  欲与范公对月吟,黎元困瘼总萦心。

  霜毫漫织诗书锦,谁与斯人奏雅琴?

  之三

  万顷沧波一望收,岂为风月上斯楼?

  愿将百卷安邦策,化作山川诗意稠。

  之四

  犹记当年国难秋,豺狼出没泪长流。

  湖光如画须珍护,浊浪排空易覆舟。

  之五

  如椽霜颖写灵和,一卷琼笺万象罗。

  不着半丝尘与土,欣聆越女唱菱歌。

  之六

  婵娟罗绮追虞褚,翰逸神飞蹑二王。

  不作书奴抒我意,几回乘月梦潇湘。

 

  书家简介:

  邵秉仁,生于1945年12月,吉林四平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2010年12月29日闭幕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并获得对书法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书法家荣誉称号。现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书法教授。出版有《邵秉仁诗文书法集》《邵秉仁书〈岳阳楼记〉》《邵秉仁诗稿》《邵秉仁谈书法与传统文化》。对经济理论有较深研究,曾长期担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参与过国家许多重大经济、文化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后任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作者简介:

  蒋力余,湘潭大学教授、诗人,诗书画美评家,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主要专著有《诗咏中华》《沈鹏诗书研究》《林凡评传》《抱冲诗艺研究》《求索何辞远——张海书艺探幽》《言恭达书艺研究》等。

标签:岳阳楼;范仲淹;草书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