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善桥的《人世间》——读张大明《家世》
2022-03-31 20:5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万里风  
1
听新闻

 

  电视正在热播《人世间》,而我却意外地翻出了一本2016年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大明著的《家世》。由于种种原因,这书买来我一直没看,书头上的纸张已然泛黄。因为随意一翻,我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地名——西善和岱山,这让我很惊讶,迅速激起了我的阅读欲望。

  我所以称之为“西善桥的《人世间》”,并非要故意蹭热播电视剧或名人名著的热度,而是因为《家世》写的是西善桥这个虽然也很有历史,但现在并不为许多人熟知的地方,一个家族即张氏家族的百年历史,五代人的生活与命运,折射出的是同样摆脱不了的时代印记。与《人世间》不同的是,《家世》所反映的地域很小,一个丘陵地区大城市的偏远山村,自清末到上个世纪90年代,百年之间四代农民的生存、生产与生活。人物也不多,主要有寡妇怀宝媳妇张秦氏、几乎在母亲背上长大的儿子张荣春、三代同堂有了一定家庭基础的孙子张德邻以及越来越兴旺的第四代张兴邦,还有他们的兄弟姐妹和为数不多的一些族人和朋友。一群乡下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编织和奏响着春去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野牧歌。

  我不敢说张大明一定得到了真传,但西善桥一定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早晚而已。因为西善桥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出土于此,还有数以百计的历代名士先贤墓葬于此,通俗的话说乃风水宝地。205国道早在唐宋以前就是南京通往皖南的重要官道,李白、谢朓等诸多诗人在这里经过并留下大量诗作。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最大的水利工程,1976年数十万民工历时五年开挖的秦淮新河在此穿境而过。国内距离城市最近也最大的矿山——梅山铁矿在这里,虽貌不惊人但深不见底。尽管因此改变了这里的山川地貌,但上下五千年的文脉与传承没有改变。优秀的作家多半与其成长的地域有关,我相信,这应该也是张大明作为业余作家能够写出这样鸿篇巨制的重要基因。

  《家世》是作者第一部也是他截至目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张大明是作家又不是作家。无法想象一个非专业作家初次出手就能写一部洋洋55万字的长篇,这需要怎样的文字功底和生活积累?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作者是上世纪60年代的工农兵学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因为勤奋好学,阅读面广,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堪称过硬。细腻敏感的性格和长时间的农村生活实践、细致入微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敏锐的洞察能力,是其能够顺利完成这部长篇的另一重要原因。这在其不厌其烦地对农耕农事、婚丧嫁娶等乡风民俗的描写,以及农作物生长的描画上可见一斑,还有那非常地道的西善桥方言俗语,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鲜明特色。作者亲口对我说,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写一本书,以家族故事为蓝本,为家族立传,让后世铭记,他做到了。

  百度词条关于“家世”的解释,是指时代相沿并历史悠久而声望很高的家族身世。《家世》突破了老百姓常说的“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惯论。张氏家族连续五代,代代相传,一代更比一代强,有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也有其家族基因的承传,那就是家风。小说中的四代人,有一个鲜明而共同的特质,就是淳朴善良,勤劳本分,诚实守信,自立自强。他们恪守做人的底线,一方面勤劳持家,一方面不安现状奋发图强。

  我为此钦佩和感激张大明。因为,自打到西善工作以来,尤其是在了解了西善的历史和现状,在街道确定了要把文旅产业作为今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后,我一直在努力找寻甚至还准备邀请专业作家写这样一本书,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善过往,让更多的西善后人为他们的先辈骄傲。为此,我和我的同事将以《家世》为基底,开始一系列与文旅产业的再造和活化,我希望书中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能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对西善有兴趣的游客或观众面前。

  热播的连续剧我没看,但《人世间》原著我读了,感动其关于时代和人性的深邃,流了不少眼泪。读《家世》我同样眼眶湿润,为那份朴实的追求与坚韧!

标签:家世;西善;人世间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