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清官海瑞
2021-01-18 16:47: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历朝历代,官场上总是有贪官也有清官。当贪官占上风时,不仅百姓要遭殃,清廉正直的官员也要遭受排挤压抑。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贪官较少的一个朝代,这与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制定的“剥皮囊草”惩治贪腐严刑峻法有关。另外,明代官员犯错,屁股被棍棒打板子的现象是常有的事,有的人当场就被打死。所以,在明代官场上混,不仅要有知识水平,有办事能力,关键还要有一个好身板,有一个抗得住打的屁股。什么叫“屁股打烂了”?可能就说的明朝官场上的事,并且打得最凶的要算当了45年皇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了。

  也正是到了嘉靖皇帝晚期,由于他沉湎于寻求长生不老的迷雾之中,首辅严嵩把持朝政,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贪腐成性,严氏父子可以说是有明一朝的大奸大贪,最后落得“严嵩罢相、世蕃极刑”的下场。明代官场,真正的清官可以说是清平如洗。在推出本文主角海瑞之前,不妨我们先看两例明代的清官有多“清”。

  《明史》卷二百三十《蔡时鼎列传》记载,蔡时鼎是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任巡盐两淮官职时,“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把自己的薪水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开河治水、帮助当地办学。后到陪都南京任职,先后在南京刑部、吏部任主事,多次上疏,指陈时政得失,后官至南京礼部郎中。最后死于任上,“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一个在职政府官员,死后都无钱安葬,还是靠同僚们赞助出钱出力,才把丧事办了。

  《明史》卷二百二十三《刘东星列传》记载,刘东星是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初任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在万历二十六年(1589年)黄河决堤时,被朝廷任命为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漕,最后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刘东星“性俭约”,一贯保持勤俭节约好传统,当官三十年,“敝衣蔬食如一日”。其艰苦朴素的为官形象,令人为之动容。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角海瑞海刚峰先生身上,对他的为官清廉、忠君爱民形象作一番认知。

  海瑞是今天的海南省人,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出生。祖籍福建,南宋时,祖上有人做官来到了海南。海瑞瑞4岁时,父亲病故,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维持生活。母亲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为学以“刚”为主,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海瑞读书求知时,正是王守仁学说盛行时,王学提倡知行合一,提倡“立诚”,反对“乡愿”式“老好人”作派,这些对海瑞的人生观都产生很大影响。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因《治黎策》一文而中了举人。第二年,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利用这次机会,海瑞“伏阙”向朝廷上疏《平黎策》,重申他“开道置县,以靖乡土”的治黎策略。这一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会试也落榜了。海瑞后来又考过一次会试,但都没有考中,最终以“举人”文凭出道,走上社会。

  海瑞开始的工作就是一保教师。海南承宣布政司(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指派海瑞到现在的福建省延平府南平县当一名教谕 (古代教师)。据《明史》卷二百二十六《海瑞列传》,海瑞在当教师时,就主张尊师重教,教育是特种行业,不能以官场的一套来要求学校,希望政府尊重教师,教师也不应该对上级官员随便下跪。有一次,朝廷御史到县学视察,“属吏咸伏谒”。那些校领导们带领着教师,都跪着通报自家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海瑞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请示汇报,应当行部属礼仪。这里是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该屈身行礼”。他的这种违背常理的做法,在当时一般教师是不敢的,体现了海瑞与众不同的一面。

  海瑞后来被上级任命为浙江淳安县知县,由教师身份走上了公务员行政岗位。

  虽然是县令了,但海瑞的生活仍然十分节俭简朴,“布袍脱粟”,穿布袍,吃的是粗粮糙米,让一位老仆人负责种菜自给。浙江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这位胡总督的儿子曾路过淳安县,依仗老子的权势向驿吏发怒,甚至把驿吏倒挂起来,惩罚他们接待不周。

  海瑞听说后,假装不知道,就对属下们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命令打开胡公子的行李袋子,发现有金子数千两。海瑞把金子没收到县库中,同时派人“驰告”即快马报告胡总督,来个以彼之矛戳彼之盾。胡宗宪接到禀报后,虽然自己家里吃了哑吧亏,但也没办法给海瑞治罪。海瑞刚上任,就敢于拿总督大人的公子开刀,体现了他的政治胆魄和为政刚正气概。

  不久,海瑞被提拔到户部主事,由地方官变成了朝廷政府官员。海瑞到朝廷为官后,不是去忙通关系、结帮派,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向明世宗朱厚熜即嘉靖帝上疏提意见,这事发生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二月。

  由于嘉靖皇帝“享国日久”,当皇帝时间太长,加之年事已高,所以长期深居西苑“不视朝”,不能正常地召集大臣们上朝开会,而是“专意斋醮”,烧香念经拜佛,企求长命百岁,这种现象持续前后有十来年时间了。

  那些督抚大吏们为了拍嘉靖皇帝马屁,“争上符瑞”,竟相上报一些吉祥瑞应之类的事情或物品让皇帝开心;礼官们只要见到这类的事项,马上就去上表祝贺,山呼万岁。曾经有两个朝廷大臣名叫杨最、杨爵,他们上疏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关心时政民生,最后遭到重处,之后就很少有人再敢向皇帝上疏提意见了。谁知海瑞一到朝廷任职,就来个“披沥肝胆”,向皇帝呈上《治安疏》,大讲君王如何当好“天下臣民万物之主”的道理。

  海瑞指出嘉靖皇帝有许多错误,“其大端在于斋醮”,致使朝廷出现“建宫筑室”、“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的混乱滑稽现象,希望皇帝能够通过自身的修为,最后能够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等历史上的名君之列,也使大臣们能够一洗“数十年阿君之耻”而置身于名臣贤宦行列。

  海瑞明确指出,现今位高的“大臣”都是些“持禄而好谀”之辈,拿着丰厚的薪水,只知道在皇帝面前一味说奉承好听的话;职位低的“小臣”是“畏罪而结舌”,个个是三缄其口,万马齐瘖。面对这种政治局面,海瑞是“不胜愤恨”,决心“冒死”进谏,表达区区忠君爱民之心,希望皇上能够“垂听”。

  谁知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上疏后,“大怒,抵之地”,将上疏的折子摔到地上,并下令左右:“赶快去捉拿这个写折子的人,不要让他跑了。”

  此时,宦官黄锦在旁边说道:“皇上,这个人向来有个痴名。听说他在向皇上递折子时,知道自己已经犯下了死罪,就让人帮他在市场上买了一口棺材,也与妻子作了诀别,在朝廷中等待着。他把家里的僮仆佣人也全部驱赶走了。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皇帝听了,默默无言,估计他也意识到遇到不怕死的硬茬了。过了一会儿,又把海瑞的上疏从地上捡起来再读,据说那一天他反复读了几遍,终于“感动太息”了,把海瑞的这份《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嘉靖皇帝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可以与殷商王朝的大臣比干相比,但朕绝不是商纣王。”皇帝也想在青史上留个好名声。

  到了秋天,嘉靖皇帝龙体不适,心情烦闷不乐,召来内阁首辅徐阶,商议禅让帝位给皇太子一事。嘉靖皇帝这时才实事求是地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珍惜,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走动来到便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诟詈辱骂呀?”愈想愈生气,遂下令逮捕海瑞,将海瑞关进了皇帝专门用来关押大臣的“诏狱”中,并且还要追究幕后主使。

  很快,海瑞被移交到刑部,按律当死。但奇怪的是,狱词及判决书送给皇帝过目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不知道嘉靖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时,户部有个司务官名叫何以尚,他揣摩皇帝应该没有杀死海瑞的打算,就上疏陈请将海瑞释放。谁知嘉靖皇帝就像在钓鱼一样,看是否有人出来为海瑞求情,在接到何以尚的上疏后,“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又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

  海瑞与何以尚二人在“诏狱”中受尽皮肉之苦与精神折磨,有阁臣甚至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但被内阁首辅徐阶及刑部尚书黄光升给控制压着。此时还有一个重要情况就是,大家发现,嘉靖皇帝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

  过了两个月,到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驾崩。但“外庭多未知”,外面许多人都不知道。看管诏狱的提牢主事听到了皇上驾崩的消息,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极有可能会被新皇帝任用,于是就备了好酒好菜到狱中请海瑞吃喝。

  海瑞估摸自己要被押赴西市斩首了,这是上路前的一顿餐,于是就恣情吃喝起来,不顾别的,心想要死也不能做饿死鬼。正在他狼吞虎咽之际,这位提牢主事看看海瑞吃得差不多了,就悄悄地凑近海瑞耳边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听后一愣,忙问“消息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哇”地一声把刚才吃下去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顿时晕倒在地。

  这一夜,海瑞“哭不绝声”,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这哭声,体现了一位正直善良的大臣对皇上的款款忠心。

  也就在嘉靖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他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垕[hòu]即位,是为明穆宗,国号“隆庆”。奉先帝世宗遗诏,穆宗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大臣。海瑞释放出狱后,官复原职,不久又改在兵部任职。后来又提拔为“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印鉴,调到大理寺任职。

  海瑞后来又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隆庆三年(1570年)夏天,升调为右佥都御史,官至正四品。外派到应天等十府巡抚,辖区包括应天(今南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天平、宁国、安庆、池州十府及广德州,多为江南富庶鱼米之乡。属吏害怕海瑞的威严,“墨者多自免去”,沿途的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职;原先那些有显赫地位的权贵们曾将自己家的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都改漆成黑色,不敢僭越行事;宦官在江南监督织造,听说海瑞来了,主动减少车马随从。

  海瑞锐意进取,兴利除害,曾主持疏浚吴淞江、白茆河,使之流通入海,老百姓除去水患之苦,生产丰收。海瑞历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地方豪强势力,扶贫济弱,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贫苦百姓重新夺回了被富豪兼并的土地。海瑞深受百姓爱戴,人们都叫他“海青天”。

  海瑞后来也曾遭到一些大臣弹劾,指责他包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穆宗皇帝为了平衡朝廷势力,任命海瑞专门督抚南京粮储,专抓粮食生产。在吴地不到半年时间,海瑞深得老百姓爱戴,当听说海瑞要离任时,吴地老百姓是“号泣载道”。后来,吴地一带老百姓的家里,“家绘像祀之”,家家户户都绘制海瑞的画像,悬挂张贴在家里,烧香敬奉这位一心为民的好官。

  海瑞为官,深得民心,在民间口碑很好,但愈是这样,愈容易遭到同僚中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忌妒排斥,吏部有一位名叫高拱的头目就是如此。正当海瑞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又将海瑞的工作岗位放到了陪都南京的户部,海瑞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一气之下,只好称病,归家休养。

  明神宗于1572年即位后,第二年改元“万历”,人称万历皇帝。明神宗虽然屡次要重用海瑞,但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首辅张居正害怕海瑞“峭直”无私,不喜欢海瑞。不仅如此,张居正还派巡按御史廉察之,让御史到海瑞家里探听虚实。在家休养的海瑞见朝廷有人来,就“设鸡黍相对食”,用家常便饭招待御史,只见海瑞的家是“居舍萧然”,徒有四壁,萧条凄凉。御史看完后,叹息而去。

  明神宗要励精图治,非常看重海瑞的声望,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去世,第二年就任命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后又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郞。此时的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

  海瑞老将出马,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主张按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定的“剥皮囊草”等法规,对贪污受贿者给予杖刑或“论绞”,令百官恐惧不安,于是纷纷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皇上,请求退休,但明神宗欣赏海瑞,希望海瑞宝刀不老,帮助他彻底铲除朝廷存在的腐败问题,彻底整顿官场腐败,重塑皇家威信,下诏慰留海瑞,让他继续干。

  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十月十四日 ,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

  海瑞无子嗣,去世后,朝廷委派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进入海瑞的住处,眼前呈现的只是“葛布敝籯”而已。作为明朝正三品官员,海瑞的家产仅是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一些破烂的竹器而已。王用汲禁不住悲泣不已,自己带头掏钱,为海瑞办理丧事。

  海瑞死讯传出,“小民罢市”,当时南京的老百姓们主动罢市,人们自发走上街头,怀念清官海瑞,大街小巷,时闻嚎啕哭泣之声。

  海瑞是海南人,当他的灵柩准备通过长江用船运回家乡时,南京及江南沿江地区,“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主动为海瑞披麻戴孝,当他的孝子贤孙,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戴孝”人们,用酒来祭奠哭拜的人们是站满了长江两岸,“百里不绝”的悲痛声惊天动地,其场面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表达了人民对清官好官的无比怀念之情。有道是:

  大明清官海青天,

  忠介爱民瑞人寰。

  扬子江畔千盅酹,

  七朝古都传英贤。

  束有春 2021年1月18日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皇帝;清官;朝廷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