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里的趣事
2021-01-17 18:4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毛文轩  
1
听新闻


春联里的趣事

□ 毛文轩

  春节临近,乡村农家忙大年处处欢天喜地。杀猪宰羊,打年糕炒瓜子花生,燃油锅炸扣肉爆鱼……一派忙碌,一派暖意。而写对联制挂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在我成长记忆中也留下许多趣事。

  从小生长在江南农村的我,缺吃少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对过年人们毫不含糊,过得喜庆,过得有仪式感,就成为一种风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写春联贴春联是春节必做的一件事。我们村属我小学语文老师文化最高,编写对联自然就成了他每年一度最光荣的任务。五十岁左右的他,写了一手漂亮毛笔字,为人热情,只要有人拿红纸上门求助,有求必应,从不收费。就连外村人也大老远跑来找他。而他最绝的是现场编写对联,人称“老学究”,也因此在乡间留下许多有关编写春联的佳话。

  有年春节,邻村卖烧饼油条的张老汉拿着红纸来写对联,别看他不识字,竟把“老学究”难住了。张老汉从小喜听书,爱编顺口溜,张开就来。他来写对联,居然用一张香烟壳纸画了张图,上面画了两排,看上去像天书。但从画面可以看出画了些什么,第一排:第一个字像扁担(也像烧饼),第二个是“十”字,第三个类似篆书的“水”字(又像飘荡的水气);第二排:第一个是佛家的“万”字,第二个是两手合十,第三个东倒西歪地画出了个“福”字。老学究看了半天,一脸疑惑,张老汉满脸坏笑,众人更是嘿嘿哈哈地起哄。

  老学究研究半天,忽然大声说:“难不倒我!”他一拍手掌说:“烧饼油条十里香,阿弥陀佛福里忙。”张老汉听后,连声叫了三声“好”。可他又得意地说出自己编的对联来:

  一肩担挑十里香

  万分祈来幸福长

  在场众人都鼓掌叫绝。老学究也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说,你虽不识字,但对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实在叫人佩服。

  据老学究说,他编对联,一联写进人间事,一联寓意满堂彩。这就是技巧,就是人们乐意找他的理由。村里有对老夫妻,儿子外出打工三年杳无音讯。那年代,没有电话,信息闭塞,他为安慰两位老人就写下这样的对联:

  三春瑞雪吉祥兆

  暖风吹来鸳鸯喜

  没想到的是,春节刚过,老夫妻的儿子居然带了未过门媳妇归来。人们都说老学究的对联“神了”,博得了好彩头。原来小伙子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打工,挣钱不易,舍不得来回路费,所以两年春节未归。加之父母斗大字不识一个,也就没有书信往来。而这个春节,有了女朋友便先去女方拜见家长,然后才回家见过父母。老两口听了原委后,说,还是老学究对联写得好,让他们在吉祥中有了好运。

  什么人家写什么联,学问可大了!

  老学究说,村里在镇上摆自行车修理摊的找到他,他便写出:欢修人生乐淘淘,满分事业福四方。在他眼里,转动的“两个自行车轮”就是“100分事业”,这个职业造福人间。这样的比喻,说得身份卑微、自食其力的修车汉子满脸骄傲。

  村里专为农家猪仔做节育手术的李老四找到他,想写个吉祥联。村民们七嘴八舌打趣说:“猪要性无能,非李莫能行!”而老学究听后却说,这也是个值得尊重的行业,是个凭劳动吃饭,凭手艺致富的本事。他略作思考写下:

  双手开辟致富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一副对联,隐含着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也反映出写对联人的学识与智慧,更折射出华夏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印刷的对联高档而精美,写对联也逐渐少了。但这份寄托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却没有变,我们继承与弘扬这个特别的民俗,除了给自己在新的一年送一份祝福外,还会从珍藏的往事经历中找到一份乡愁,找到一份温暖,找到一份甜美。

标签:对联;老学究;春联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