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为进一步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云龙区司法局确定每月第三周的周五为“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日”,创新推出“三五之约”集中服务品牌,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的志愿服务精神延伸至每月,通过定时、定点、定题的“三定”现场公益法律服务,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让法治阳光照进千家万户。
“事心双调”解心结
“谢谢张律师和于所长,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晚年生活也更有保障了!”终于通过遗嘱解决了房产继承与居住权问题,李奶奶笑容满面地连连道谢。
近日,针对社区居民反映的一起家庭矛盾纠纷,翠屏山街道云和社区法律顾问张国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参与纠纷化解,通过耐心倾听各方诉求、梳理矛盾焦点,从“情、理、法”三个方面进行疏导,最终,现场帮助李奶奶订立书面遗嘱,有效避免遗产继承纠纷,让“身后事”不再是烦心事。
以社区“穿针引线”为基础,组织社区“法律明白人”、网格员深入排查辖区矛盾纠纷,充分利用社区法律顾问的专业法律知识、法律推理能力和客观中立的立场,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化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精准的法律解答和咨询、引导等服务,以案说法、以事明理,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既解“事结”,更解“心结”,真正做到“事了”,让矛盾纠纷“有解”更“优解”。此外,还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免费提供遗嘱、委托书等常用法律文书代写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精准滴灌”润心田
“如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不良青年进行抢劫,应该采取哪些行动?”“试用期工资能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社区法律顾问坚持群众“点单”、按需“上菜”,聚焦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的学法用法需求,精心选取“防范欺凌”“反家庭暴力”“老年人权益保障”“劳动用工”等主题,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举办专题法治讲座,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并逐一解答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物业纠纷等常见法律问题,引导大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通过讲座,知道了缴纳社保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我们也更有底气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了。”某建筑公司的职工代表感慨道。
同时,社区法律顾问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法律明白人”、网格员深入广场、楼栋、商户、社区活动中心等,发放《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指南》《“十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便民手册》等法治宣传资料,积极宣传推广“三五之约——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日”,即每月第三周的周五为固定服务日,引导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新业态劳动者到社区反映法律需求、获取法律帮助,不断满足群众法律需求。
法治解忧“零距离”
“前几年借出了一笔钱,但借款人前段时间突发疾病过世了,我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王阿姨忧心忡忡地来到法律咨询点咨询,经过社区法律顾问一番耐心细致地讲解后,终于舒展眉头安心离开。
社区法律顾问采取“定点咨询+流动服务”相结合模式,依托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社区广场设立法律咨询台和“流动式”法治解忧铺,针对居民群众、新业态劳动者提出的“楼上漏水如何维权?”“老人遗嘱怎么写才有效?”“送餐途中遇到交通事故应该如何处理?”等具体问题,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出专业的法律意见,详细介绍人民调解、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的优势、办理流程、申请条件等,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大家纷纷表示,“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坐班’很实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以后遇到法律问题再也不用发愁了!”
自“三五之约”启动以来,已在全区87个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活动72场,服务群众260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180余件,举办法治讲座23场,代写法律文书3份,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起。通过“固定+预约”服务,依托“法润民生”微信群、社区网格群提前公示服务时间,社区法律顾问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服务”,从“零散供给”升级为“系统供给”,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下一步,云龙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三五之约”品牌建设,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拓展覆盖深度,倾听民声,响应民需,让“每月之约”成为“民心之约”,有效帮助群众化解各类法治难题,以更坚实的法治保障护航群众美好生活,切实提升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周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