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13市全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4-10-28 20:5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海盈  
1
听新闻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13市全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

  10月28日上午,省民政厅、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司法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召开发布会。会上,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发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

  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四市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截至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11万人。值得关注的是,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89万人,首次突破20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4.5%,高于全国(21.1%)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73万人,占比18.4%,高于全国(15.4%)3个百分点。

  从户籍人口角度看,老龄化程度更高,截至2023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85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4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6%。

  邱泽森表示,分析全省老年人口数据后不难发现,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3年末,全省13个设区市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首次全部超过14%,按国际通行标准,全部进入中度以上老龄化社会。

  全省老龄化区域不平衡,从常住人口上看,苏中、苏北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苏南地区。特别是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扬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最高,分别为25.22%、24.38%、22.86%、22.47%,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另一方面,低龄活力老人社会参与需求强烈。老年人口的增长仍以低龄老人为主,意味着老年再就业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良好,有参与社会的强烈需求。2023年末全省60-69岁低龄老人就业率为30.41%。总体来看,老年人就业的机会有所增加,自身养老的经济能力在不断增强,日益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邱泽森指出,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老龄事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全方位、多维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提质增效,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持续提升全省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全省1051万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至人均208元/月;截至2023年末,累计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万户;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运营各类老年人助餐点8000多家,为330万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

  同时,省人大颁布《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进行法治化推进,全省提前实现长护险制度所有设区市全覆盖;颁布《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作为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开展的基层卫生立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医养结合等服务;颁布《关于促进老年学习的决定》,以人大作出重大事项决定的形式,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老年学习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成为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突破。全省成功创建55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数量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标签:老年人口;江苏省;户籍人口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