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我成了“刀迷”
□ 张枫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昨夜之前,我不是刀迷,也从不追星。但是,这一夜看了刀郎在南京的演唱会,到场的2.4万人全部是热情的刀迷,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成了刀迷中的一员。
看刀郎演唱会纯属偶然。苏州朋友宋先生那天给我发微信,说想来南京看刀郎演唱会,问我能否买到票。我知道宋先生平时事业热火朝天,怎么有闲情看一场演唱会呢?他电话中告诉我,他70多岁了,从没看过演唱会,也不追任何歌唱明星,但这次刀郎演唱会,他一定要来,因为从刀郎的人生中,从刀郎的歌声中,他找到了自己,触动了心弦。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刀郎南京演唱会的票早就售空了,通过一个朋友,我搞来了三张票,还是包厢的。我也谢绝了当晚的所有应酬,决定陪宋先生和他的朋友看场演出,要知道我是极少看演唱会的。
刀郎的歌之于我,应该说很多年前就听过,就熟悉。20多年前,音像店里,刀郎占据C位。车里,刀郎是必备的CD。KTV里,刀郎是必点的歌手。2007年大年三十夜,南京大雪,我坐车回如皋过年,时间太晚了,就在车中放着刀郎的碟片《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听着他的歌在飞雪中回家。
后来20年,很少听到刀郎的名字,很少听到刀郎的歌声,那个曾经打动过多少人的刀郎哪里去了?直到前不久,刀郎终于回来了——在成都、在广州,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熟悉的声音穿透时空,刀郎,他来了!他站在舞台上,虽然身体明显发福,头发没有了也不戴帽子,还留起了胡须,早已不是多年前的模样,但一曲响起,刀郎还是一样的嗓音,还是一样的动作,那个灵魂还在,还是那样的灵动可爱。
刀郎已过知天命之年,以他的人生阅历,许多事情已然看透吃透。他的歌曲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每一首都像是一部生活的史诗。然而在演唱会上,他却多次落泪,尤其是摘下眼镜时红肿的双眼,刺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久违的泪水,伴随着情不自禁的哽咽,打湿了刀郎那愈发沧桑的脸庞。在成都演唱会上,他感慨道,整整十年过去了,那些熟悉的面孔依旧在,望着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庞,心中满是温暖,泪水也随之夺眶而出。而在广州演唱会上,他虽说过不哭,可当听到歌迷们齐声呼喊他的名字时,泪水依旧不听话地从眼角落下。
那眼中的泪水,是感恩的泪水,感恩刀迷在漫长岁月里不离不弃的陪伴;那是感动的泪水,感动于自己的音乐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依然能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刀郎的落泪,是他与刀迷之间情感纽带最真实、最深刻的展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对自己歌迷的那份深厚而纯粹的感情。
刀郎把演唱会的第三站放在南京,他是有眼光的——不仅因为南京文化氛围浓厚,是世界文学之都,更是因为刀郎20年前第一次来南京,在夫子庙的一个庙歌比赛上,他的三首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和《冲动的惩罚》都被选上了。不得不说,南京和刀郎的缘分不浅,一位歌手相隔20年还能再一次故地重开演唱会,也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昨晚7点,演唱会终于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盛大开启。刀郎那独特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响起,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火,瞬间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激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熟悉的旋律回来了,熟悉的感觉也回来了。时隔20年,刀郎的回归唤醒了不少人的记忆。
舞台上的灯光如梦如幻,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幻着色彩和形状。刀郎在台上全情投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始终充满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
台下的观众则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中,他们大声跟唱,每一句歌词都是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宣泄。有的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有的人兴奋得手舞足蹈,这一刻,所有人都被音乐的魔力紧紧相连。
演唱会现场,刀郎身着一件黑色T恤从头唱到尾,没有任何伴舞,也没有花里胡哨的舞台特效,但那沙哑沧桑的嗓音,自带故事感的叙述,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唱进人心里去。
他深情演绎着一首又一首经典之作,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灵魂深处流淌而出。在演唱《情人》时,全场变成了一片浪漫的海洋,情侣们紧紧相拥,彼此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与陶醉;当《披着羊皮的狼》旋律响起,观众们跟着节奏尽情摇摆,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草原,心也随之飞翔。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来到南京,刀郎为江苏观众献上了一首新歌《豆蔻盒子》,这首歌象征着年轻美丽的少女和她们受限的生活环境。整首歌曲充满了江南风情和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烟花柳巷的繁华与孤独,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女子的内心苦楚。
事实上,江苏对刀郎而言,犹如第二故乡。他曾在苏州度过数载悠闲时光,晨读夜琴,与琵琶为伴,日复一日。闲暇之余,他穿梭于苏州的小巷,感受江南的古朴韵味,还常去书场听书,参与苏州的文化活动,甚至在旧书店中寻觅古籍,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乐在其中。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后来音乐专辑《弹词话本》的创作。
刀郎说完南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后,就报备唱《绣红旗》,是一个女子演唱,刀郎弹琴。女歌手用她那高亢雄浑的美声一唱,是真的很好听,尤其是那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刀郎真会选歌,选了这首《绣红旗》,还在南京这座英雄的城市演唱,再加上女歌手的美声,还有刀郎的弹琴,整个团队的音乐配合,简直是完美到极致了。
现场观众以50岁左右居多,年过半百,人生该经历的差不多都经历了,那些过去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无处诉说和释放的情绪,在刀郎的歌词中被看见,被共情。
刀郎的歌,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他的音乐里,有我们共同的记忆,有对爱情的向往,对亲情的珍惜,对友情的执着,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深眷恋。每一首歌,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人在旋律中找到共鸣,在歌词里看见自己。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刀郎的歌,跟他的人一样真诚、善良、朴实,充满着包容、接纳和共情。有歌迷说,在他的音乐里想起不同的人生,有懵懂初醒,有激情澎湃,也有失落丧意。
刀郎演唱会的爆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可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对有烟火气、接地气、真挚的艺术作品的渴望。
有网友评价:“刀郎的词,写的是生活的点滴,唱的是人间烟火,悟的是凡人的辛酸!你读,它是诗;你唱,它是歌;你念,它是过往;你品,它就是人生!”
“音色很有特点,很沧桑,歌词也很好懂,很有共鸣感。”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老歌迷在回忆往事,新歌迷在相见恨晚。大家都在刀郎南京演唱会上得到满足。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刀郎还是哭了,虽然他说来南京路上就想着要控制住情绪不哭,可是演出快结束时,我看到他还是哭了。后面一首歌,几度甚至无法唱出一个字。不过没关系,全场都在唱,很大声地用尽力气地唱。我知道现场很多人都哭了,台上台下的泪水交织成一副特别的动人画卷。我没哭,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流泪。
我只是觉得揪心,没有伤悲没有欢乐甚至没有感慨,只是揪心!我紧锁眉头,手握拳头,不敢呼吸,心在跳,抽搐地、惊厥地跳。他的哭泣,很感染人,也让人不知所措。如果我在他身边,我想我会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背,告诉他,我们一直都在……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演唱会结束前,随着铿锵的鼓点,全场一遍遍高呼“刀郎”,我知道演出落幕了,刀郎在南京的演唱会首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刀郎以草根逆袭成为万人空巷的歌坛刀神,拼的就是人品。他的博大胸襟、悲悯情怀,以及淡泊名利、低调隐忍的行事风格,造就了他卓越音乐人的独特魅力。
近几个月来,刀郎的演唱会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从线上到线下掀起一轮又一轮风暴,热浪一波又一波,是因为他的歌早已超越了音乐,超越了娱乐圈,从文化上、思想上、情感上,更从刀郎个人的人格魅力、人品艺品上征服了世人。
漫画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
在这动人心魄的歌声背后,是一个出身草根阶层的歌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与无病呻吟的娱乐圈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成名后不为名利所困始终淡定从容、波澜不惊的修养气度,是一个伟大的灵魂二十多年的默默隐忍,埋头修行,以无声的修炼来与排挤打压他的主流乐坛作不屈不挠的抗争。所以,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世!
走出体育馆,我们在路边等车,路边还积压着一群又一群人,一遍遍唱着刀郎的歌曲。等车时,我们遇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和他攀谈起来,老人今年85岁,来自苏州,他女儿今年61岁,专门陪父亲来看刀郎。成都和广州的演唱会,他们没有抢到票,这次南京演唱会却如愿以偿。老人说,这辈子他不看其他人的演唱,就专门看刀郎的,因为他是刀迷。
是的,我也从来不追星,但是刀郎例外。这一夜,我也成了刀迷。
(本文写于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