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国庆·江南正美看金秋|从丝丝缕缕中品味苏绣万象
2024-10-07 21:3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毛艳  
1
听新闻


从丝丝缕缕中品味苏绣万象

  “这个展厅好粉好美。”“哇哦,这些刺绣太赞了!”“妈妈,这个猫咪好逼真啊!”……国庆假期,不少游客来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被新近开展的“无远弗届——姚建萍苏绣艺术展”所吸引。粉色调的唯美展厅内,创意展陈着各类精美苏绣和丰富的苏绣文创,游客们惊叹连连,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苏绣之美。

  苏绣是大运河沿线非遗技艺的代表性符号之一。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展示部负责人孙思源介绍,“无远弗届——姚建萍苏绣艺术展”于9月底开展,这是该馆携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苏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共同开启的“运河非遗”系列展览新篇章。此次展览筹备耗时一年多,展示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苏州博物馆刺绣艺术品共计62件套,涵盖苏绣相关传统、创新以及跨界联动的艺术作品等。

  “无远弗届”出自“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意为“无论多远都能够到达”。策展人任子颖告诉记者,以“无远弗届”作为展览主题,一方面表现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探索表达,万物皆可“苏绣”,针线都能“到达”;另一方面,“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也是非遗传承人坚定追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当代写照。

  展厅内,姚建萍动物绣作品《明眸》成为围观焦点,“苏绣皇后”绣制的清澈猫眼堪称一绝。在惊鸿一瞥间,游客纷纷驻足,凑近细赏。“猫眼看起来会发光!”“猫眼玻璃体的感觉绣出来了!”……参观者凝神欣赏、惊叹称奇,成为现场的另一道风景。

  这样逼真的猫眼是如何绣出来的呢?记者采访了姚建萍女儿、苏绣青年传承人、姚绣品牌主理人姚兰。她介绍,这是因为刺绣用针的方向完全是根据动物的形态和结构来处理的。尤其是对猫眼光晕的刻画,针线方向是根据猫眼玻璃体的结构,打着圈绣,同时用色非常丰富,绣线层层加色,明暗等细节处理扎实,才能绣出玻璃体的光泽感。“细看可以发现,猫鼻子线条和脸部线条方向是不一样的。针线思路跟着结构走,才能刻画出生动的感觉,猫鼻子是立体的,眼睛是会发光的,这种生动的效果也是苏绣在大美术概念下创作的结果。”布丝运针,变幻光影,几已乱真。

  平针绣、乱针绣……各有特色的苏绣针法在此次展览中均有呈现。任子颖介绍,平针绣来自两千多年前,是我国最古典精粹的苏绣技法之一,针法古朴细腻。比如展出的双面绣代表作品《螳螂猫》,画面中白猫的毛发柔顺丝滑,眼睛透亮传神,神态灵动,呼之欲出。乱针绣是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新针法,创始人杨守玉受西洋绘画影响,采用线条长短不一、交叉重叠堆积、分层加色的技法表现刺绣对象。例如作品《藏羚羊》充分运用光影对比,将黑暗中的一抹光投射在藏羚羊身上,注重丝理和颜色变化,突出画面的明与暗、光与影。

  展厅第二部分重点展示了姚建萍自创针法“融针绣”。“融”既是指平针绣与乱针绣两种技法的相融,也是指东西方两种审美理念的相融。“因物运针”是其中的难点,例如作品《荷露娇欲语》运用“娇”的视觉美和“语”的听觉美,形成了通感的美妙艺术效果。

  记者注意到,此次互动数字展项“针之迹”采用苏绣“绣绷”的形态,吸引了不少观众跃跃欲试。观众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字绣稿以及各种色阶的绣线,点击屏幕中的模拟绣面,手动“穿针引线”,生成苏绣“成品”,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苏绣技法的精妙绝伦。

  苏绣之美,无远弗届,不能限也。沙发、屏风、扇子、服饰……目之所及都是苏绣的探索表达,用传统的刺绣语言叙述生活的新故事。任子颖表示,此次展览除了向观众呈现“精、细、雅、洁”的苏绣之美,还希望以另外一种方式打开传统非遗,展现“绣随时代”新时代下的跨界交融。该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

  (江南时报记者 毛艳)

标签:苏绣;猫眼;刺绣
责编:滕方